中评社北京10月11日电/据中国经济网社评,假日经济作为释放内需潜力、增加市场供给、促进经济繁荣的一种重要经济模式,被寄予了很高期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扩大节假日消费,完善节假日制度,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将对我国消费市场、消费规模以及消费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据文旅部消息,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59.9%。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假日旅游市场发展统筹兼顾,彰显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后劲。
需要指出的是,假日经济已经不只是简单的“节日经济”,也不是单纯的“旅游经济”。事实上,我国假日经济之所以能快速恢复,依托的正是我国庞大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它几乎涵盖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比如旅游行业、餐饮行业、文化娱乐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假日消费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
众所周知,“十一”“春节”等“黄金周”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拉动消费,但一到长假,许多景区就存在人满为患、交通堵塞、酒店住宿一房难求等现象,不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价格偏高,相关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宰客等问题。面对种种痛点和难点,尽快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需要持续优化消费软硬件环境,倡导诚信经营,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市场监管,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目前,节假日消费需求呈现出优质化、便利化、人性化以及多样化等特点。推动假日经济发展,要立足国情,找准方向,精准施策。首先,要增加有效供给,强化创新供给,避免供给同质化,尤其要重点关注区域消费特色,培育消费新业态,激发节假日消费新动能。其次,要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交通出行、餐饮住宿、公共卫生、治安管理等,以此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还需要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通过错峰休假的方式,释放假日经济活力,挖掘假日经济潜力,让节假日真正成为盘活消费市场的有机载体。此外,要契合假日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抓住节日消费黄金期,寻找消费热点,补齐消费短板,着力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假日经济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们应继续做大做好假日经济这块“蛋糕”,让假日消费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