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制造业是带动就业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引擎。
文章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地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提高了居民收入。2010年到2019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36539元提高到90501元,工资增速高于同期中国GDP年均增速和企业收入平均增速。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效率和效益水平仍然较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随着制造业结构升级和模式转型,制造业的增值能力将不断提升,由此会直接或者间接带动职工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也将推动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强调“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这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将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下重要基础。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制造业需发挥自身优势,将保障已有就业岗位、创造新兴就业创业机会等重要作用发挥出来。
第四,制造业是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定盘星”。
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诸多因素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更深刻地认识到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未来一个时期不断加强制造业发展韧性成为一些国家的战略共识。新形势下,国际竞争格局正面临变化,中国制造业面对发达国家围堵和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双重压力,更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面临严峻挑战。
制造业是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重要构成,外部与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关联互动,内部涵盖了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生产与流通的一系列环节。一方面,制造业健康发展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主要标志和基本前提。制造业为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提供源源不断的产品和要素,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制造业也是国际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主战场,是人才、技术、数据等产业资源要素的“练兵场”和“蓄水池”。实践反复证明,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只有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发展韧性,把关键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制造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使命。对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等多个方面作出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需找准制造业当前存在的短板弱项,在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切实发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制造业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