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大研植物抗旱机制 助增农产量
http://www.CRNTT.com   2021-11-02 13:03:04


  中评社北京11月2日电/据大公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器生物合成和功能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最近首次发现细胞内的COPII囊泡群能将抗旱的蛋白输送至特定部位,以启动植物的抗旱机制。相关研究发现已刊于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为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中大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兼细胞器生物合成和功能研究中心主任姜里文指,气候变化为全球粮食供应带来危机,因此了解植物中蛋白质传输机理及细胞器的生物形成机制至关重要,从而透过生物工程寻找提高农作物抗逆能力及产量的方法。是次研究主要针对植物面对乾旱时如何透过激素调控形成囊泡的机制及相关的蛋白作用。

  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利用植物来源材料在体外重组COPII囊泡。他们发现在植物激素脱落酸的诱导下,细胞会形成巨型囊泡,大小约是普通COPII囊泡两倍或以上。这种巨型囊泡可以将大量与应对逆境胁迫相关的多通道膜蛋白,运至高尔基体及其他作用地点,从而“指令”植物启动抗旱机制。

  该巨型囊泡的形成是受AtSar1a调控蛋白影响。研究团队发现,相比起同类型的野生品种,缺乏AtSar1a蛋白的植物叶片气孔会在乾旱实验环境中增大,导致水分更容易流失。

  因此,他们提出了植物在逆境下通过激素调控重塑内膜系统的机制。

  姜里文说,团队大约在10年前就开始研究此项目,并与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Randy SCHEKMAN教授合作,学习囊泡体外重建技术。

  今次研究不仅发现了全新的植物对抗逆境的分子机制,更为植物生物技术中耐旱植物/农作物的培育带来重要启示,标志着团队在卓越学科领域计划资助下另一个里程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