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2 今年2月及11月香港社交媒体对“安心出行”关注点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
“安心出行”推出一年来的最大问题,在于该软件能否真正做到追踪疫情传播、做到全港各区覆盖,但数据显示,恰好就在强制性、追踪性这两个方面的争议最大。如图2所示,相较于今年2月“安心出行”首度在全港食肆普及时的舆情,近半个月的关注点已经不再大规模聚焦在所谓“隐私泄露”领域,说明当时别有用心者的炒作、对抗早已破产。然而,社会上这股抵制、反对的力量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假冒“安心出行”或以旧手机、未插sim卡手机安装“安心出行”以逃避追踪和联系等其它手段,故近日曝出多名政府公务员使用假“安心出行”的丑闻,就令不少港人相当愤怒,痛批政府长期纵容违法行为、连“自己人”都带头犯案。
与此同时,“安心出行”强制性不足、形同虚设的问题一直广受诟病。有许多网民注意到,在政府所属街市强制使用“安心出行”后,人流大大减少,市民为图省事纷纷转向了不强制使用“安心出行”的超市与非食环署下辖的街市,直言如果“安心出行”不进一步扩大强制范围至其它公共场所,依旧起不到追溯传播链的功能,香港本地防疫漏洞仍然不小。此外,少数媒体炒作“安心出行”强制化对长者、露宿者与儿童等弱势群体带来的不便,对此舆论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难题,只要政府扫描身份证或以其他简便记名装置代替即可,根本没必要因噎废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