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美也颇有怨气,从阿富汗撤军,到“截胡”法国的美英澳三国新联盟(AUKUS),激活了欧盟战略自主意识。此外,若欧盟继续放纵欧洲议员反华,不仅影响欧盟整体利益也拉低欧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的权威。欧洲议会是清谈意识形态的场所,议员们可以随意发挥释放政治气球而不必为欧盟整体利益负责。后疫情时代全球市场竞争更激烈,即将离任的德国看守总理默克尔发出了醒世明言——德国和更广泛的欧盟和中国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除非欧盟决议割断和中国这个重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重启冻结的中欧投资协定,恢复中欧密切的经贸联系,已是当务之急。
相比欧盟,英国的对华立场更积极。英国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反华地缘政治同盟AUKUS,也派出航母舰队在南海示威并穿过台湾海峡。但是英国也相当务实,约翰逊政府不仅拒绝就所谓的“新疆问题”作出表态,亦未有对新疆棉花进口施加限制。脱离欧盟脐带的英国,亟需找到更为广泛的贸易伙伴,英国甚至要加入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中美关系缓和的现实下,约翰逊政府在涉疆问题上没有紧跟美国,是希望强化和中国的经贸联系。
美已不具号令四方能力
作为美国反华铁杆盟友,成为印太区域反华支点的澳洲也希望和中国恢复部长级会谈,甚至将两国部长级会谈与中国加入CPTPP联系起来。配合美国反华的日本,也在“习拜会”后拒绝制定日本版的《马格尼茨基人权法》。岸田文雄政府拒绝制定此类法案,算是释放对华善意信号。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毫不隐瞒自己观点,他认为:“美中关系的稳定在国际社会中极为重要。”
这波对华关系缓和涟漪,并非寒冬季的暖流,而是中国实力博弈的结果。无论抗疫成效还是经济增长,中国方案都给全球提供了更好范本。美国不断打造结盟反华小圈子,但中国见招拆招,倒逼美国不得不和中国“共存”。“中国不吃这一套”发挥了作用。
从更高维度看,“习拜会”或是改变中美战略关系的拐点。疫情改变了全世界,不仅暴露美国政治的硬伤和治理的短板,也彰显中国方案的优势和中国治理的有效。后疫情时代的破局博弈或新局竞争中,美国继续组团对华遏制。然而,从“美国回来”组建泛反华圈到布局印太地缘政治反华支点,美国已呈现战略收缩疲态。虽然美国在政治理念上还有象征性领导力,但在残酷的国际关系现实中,已经不具号令四方的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