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
中评社北京11月28日电/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5地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工作,引起各方关注。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文章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顾名思义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一般都是大都市,而且往往带有旅游目的地特征,比如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等。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5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从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扩大内需特别是挖掘消费需求潜力,在我国变得越来越重要,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重以消费驱动赋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这5座城市已有相对较高的美誉度和一定程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属性,不仅有较大规模的常住人口,更有源源不断的流动人口,以及工商、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带来的人气。伴随大量消费需求,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供需对接带动城市活力,对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将产生显着的促进作用。
文章认为,为更好地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路径选择上可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积极培育消费群体,形成以人流、物流、收入流、资金流综合效应赋能的中心城市消费繁荣局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个必要特征是“人气”明显,即首先要有成规模的消费群体介入。在这个场景中,既包括本地人居住、从业和享受生活,同时又包括很多的国际国内各地旅游者动态地、不断地在城市区域里给人气加分。在某种意义上讲,北京、上海、广州等都是区域性的消费中心城市,但不能说已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所以国家才要求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同时需注意,在消费的总规模上,固然可以作出对比,但还应关注人均消费或者人次概念上的消费水平。现时即便有的城市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口总量,但在人均消费或人次概念上的消费水平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二,适应并引导公众的消费升级与消费习惯变化,营造一批新型消费产品与服务供给的领军企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是传统消费的制高点和常青地,也是新型消费的先行地和策源地。应积极学习借鉴纽约、巴黎、东京等地以时尚业形成城市品牌与辐射作用的做法,并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市场思维的经验,通过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等新渠道扩展宣传和销售,把握引领时尚消费风向标的主动权。应在积极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领军企业之中,以新技术的集成式创新应用,引领跨越式、颠覆式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智慧景区、智慧医院和康养中心等覆盖面广、类型丰富的新型消费应用场景,提升消费基础设施和条件的水平与场景魅力。
第三,以聚焦全球高端品牌和壮大本土品牌双向发力,“引进来”和“走出去”,“买全球”加“卖全球”。上述5座城市应注重促进中高端消费品牌市场升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在借鉴学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有的品牌营销经验基础上,总结本土近年来已有的海南“离岛免税”、各地“步行街”、“奥特莱斯”商城等方面的发展经验,以名特优新产品,配以多样化的生活服务、休闲度假体验、文化艺术欣赏等,形成“引客来”“回头客来”“口口相传更多来”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