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黄炳逢答中评:不让中产住房变成另一只怪兽
http://www.CRNTT.com   2021-12-04 00:27:43


身兼选委的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中评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2月4日电(记者 段晓鲁)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入场费较低的居屋一直深受港人青睐,被许多中低收入家庭视为“上车”的最大希望。然而,在香港,抽中居屋的机率比中“六合彩”还难,二手居屋价格更是越来越“坚离地”。对此,身兼选委的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指出,当社会极度关注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时,绝不能忽视中产阶层的住房需求,特区政府必须大力革新居屋及中产相关的房屋政策,不要让中产住房问题变成另一只怪兽。

  黄炳逢表示,现在的居屋政策是整个房屋问题的缩影,根源之一是有效土地开发和供应长时间不足和滞后。对大部分沉默的香港中产而言,现有的居屋政策远远没有照顾好他们的住房需要。不像低收入的阶层,中产连轮候的份都没有,遑论像公屋一样有等候时间,只能像买六合彩一样等运到,也不像富裕的阶层,可以追得上高得离谱的房价,少得可怜的夹心阶层资助房屋也是杯水车身,根本应付不了中产需求。

  黄炳逢亦表示,当社会极度关注低收入阶层住房、劏房、公屋轮候时间等等问题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中产的房屋需求,政府必须大力革新居屋及中产相关的房屋政策,起码能达到像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以本地的实际情况调整而加以实施,不要让中产住房问题变成另一只怪兽。

  黄炳逢认为,房屋政策的重中之重是把房屋市场有效地分级、分类、分隔处理,建立综合的住房阶梯,针对不同阶层市民的不同房屋需求。公屋、居屋、私人房屋三者应按其自住或投资性质,以至买家性质来精准分类,以不同的供应方式配套,把总体供应立体化分割,不要采取单一的政策处理,兼顾公营及私营房屋市场。完全依赖将来增加供应而不理顺分配方式及市场分隔,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双管齐下。

  关于为什么近年来居屋越建越少,黄炳逢说,政府集中处理公屋短缺的问题理所当然,因为低下阶层的住房选择不多,必须更加照顾,但这与兴建居屋解决中产的住房问题,两者根本不存在矛盾。而应该是相辅相成,只要立体分隔不同住房的需求,精准按照其需要配套,甚至可以组合起来。以前也不乏公屋、居屋组合的例子,只是过往二十年停滞不前的房屋政策及土地开发,让问题累积了很长时间,越见严重。“不是不可为而是没有作为,是意志问题多于手段问题”。

  黄炳逢指出,香港的中产是沉默的大多数,不善于在政治上争取社会资源,只是自己疲于奔命地追赶房价,对特区政府没有太大期望是一大问题。如果你问许多中产对政府解决问题的期望有多大,有不少中产还会说只寄望中央的介入更靠谱。由于低下阶层的房屋问题已经引至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政府在压力下不得不加大面对的力度,所以大家看到政府热衷于建公屋,一来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直接,归咎于土地供应及建屋数量就可以,二来是中产房屋问题需要更大的综合治理能力及复杂的政策组合,所以特区政府取易不取难,也可能有人认为中产阶层得罪了也没有问题。

  至于兴建居屋对私楼是否会有影响,黄炳逢认为,只要从居住阶梯的角度出发,以住房需求精准分隔为原则,兴建公屋在土地供应充足有序的情况下,一点影响也没有。只会更为相辅相成,产生协同解决交通运输配套的作用,适度地对居住需要、投资需求和买家背景作出划分,调整好规划就不会有影响。

  对于公屋和居屋的比例应该分别是多少比较合适,黄炳逢称,这个问题需要根据政府房屋需求研究的精准数据来回答,居屋和公屋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政府资助房屋、公营房屋,与单纯的私人市场有分别,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划分开来,在置业阶梯上精准定位。公屋和居住比例确实明显失衡,公屋与居屋的比例不应该是一个单纯的数字,在没有搞清楚公屋、居屋的流转、公屋富户占用、居屋不合理炒卖、公私型界限不清晰等等问题前,任何单纯的比例数字都只是数字游戏,没有实际作用。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