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19日电/11月以来,随着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扎实推进,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加大,中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积极变化逐步增多。同时,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制约仍然较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待进一步缓解。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主管、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文章分析,11月经济运行的最大亮点在于保供稳价取得积极效果。一方面,随着电力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工业生产继续恢复。另一方面,上游生产资料价格见顶,带动11月PPI同比涨幅由13.5%回落至12.9%,PPI与CPI之间剪刀差收窄之后,中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有所缓解。
其次在于出口产业链继续保持韧性。11月中国出口20885亿元,增长16.6%,好于市场预期。入冬以来国际疫情再次暴发,多国收紧防疫措施,生产受到抑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出口回升,进而对制造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形成正向拉动。
最后在于房地产产业链企稳。近几个月来,监管层出台一系列政策,前期积压的住房抵押贷款发放速度加快。11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821亿元,且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资金得到补充之后,房企竣工速度有所加快,进而带动商品房销售企稳,房地产市场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此外,中国粮食再获丰收,为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奠定良好基础。基本消费品产销稳定增长,有利于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文章指出,同时还要看到,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方面不及预期。一是受疫情多地散发影响,线下接触型服务业表现低迷。二是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三是就业问题仍需保持关注。
文章称,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展望下一阶段,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见顶以及国内统筹推进双碳战略,供给冲击有望进一步缓解,但疫情散发间歇式冲击消费、房地产市场进入长周期下行通道以及出口增速逐渐放缓等因素,会继续造成需求收缩,进而会传导至居民和企业预期。
所以,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些要求显示出稳增长已成为政策重心。
目前央行已经推出了全面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宏观政策已经开始提前发力。而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将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继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