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泰在香港航空业的绝对垄断地位让政府束手无策,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资料相) |
中评社香港1月17日电/香港《识港网》“识港话事”栏目17日发表特邀评论员路易文章:“一边是战略行业垄断 一边是管治思维混乱”,内容如下:
国泰航空空少违规事件全城震怒。这愤怒不仅来自防疫漏洞本身,也来自事后涉事方的应对态度。
市民忍受生活计划被打乱,连续检测等各种不便,商户忍受新年前生意减少的痛苦,配合政府遏制疫情。然而抬头一看,一边是国泰不负责任的行为,一边是政府管治思维的混乱,只有绝望。
国泰出事后的第一时间,并不是面对香港市民道歉,而是通知政府暂停7日长途货运航班。以国泰在香港航空业的垄断地位,这意味着香港乃至亚太区其他市场可能遭遇某些关键货品,如生鲜,电子产品,药品的短缺,推高物价。难道这么大的航司就不能即时做出应急安排?为什么内地及其他一些亚太区国家也执行了不同程度的入境限制却未出现供应问题?且不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对客户的义务国泰居然都如此痛快的舍弃,很难相信这是一家世界排名前列航司的作为。
同时,国泰出现如此明显的违规却未受到任何处罚,亦无人被检控,只是解雇涉事员工了事。唯一受到的“损失”只是机组隔离豁免被取消。一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却对社会运行造成如此伤害的公司居然不用付出代价,不用赔偿,而且特首还在立法会上帮他们合理化可能出现的供应短缺,简直离谱。
归根到底,国泰在香港航空业的绝对垄断地位让政府束手无策,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以国泰的战略地位,不管就会造成重大社会影响。但严管如果国泰真对着干,政府也没办法。如果下狠手打疼了影响经营,还要花公帑解救。两头堵。
国泰的垄断地位有特殊的历史渊源。港英时代,掌控国泰的太古集团表面是私营公司,实际上与政府是共生关系,太古集团的历任董事局成员皆获任命为香港行政及立法两局的议员。1980年代,太古前主席彭励治甚至被任命为财政司司长。同时,港英政府也暗中压制华资航司,维持国泰的垄断地位。这种“我给你做,你听我话”的模式,让垄断战略性行业的公司自主经营但关键时刻完全听命于政府,在殖民统治时期行之有效。然而回归后,政府与太古显然不再是一条心,“私营公司”真的变成了私营公司,垄断的弊端就开始显现,傲慢、低效、贪婪的特质就找上国泰的门了。
因经营不善,政府前年就动用土地基金273亿港币注资国泰。这是社会对国泰的救助,更说明其应尽更多企业责任。如果这都不懂,依然我行我素,垄断战略性行业却以纯私营公司心态经营,港府就必须出手制衡。
一个思路是引入内地资本来港设立航司与国泰分享航权,让国泰感到压力,以竞争保证政府的主导权,不至于管理中投鼠忌器。新成立的大湾区航空是否有能力仍需观察。或者,港府可参照新加坡航空模式控股国泰,将其打造为真正的Flag Carrier。当然这建立在政府有全盘发展规划和运营能力,且太古愿意出售股份的情况下。
然而在这一切发生前,政府也要做好自己的角色。收紧机组人员豁免后,国泰威胁影响供应是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难道港府就直接就范?合格的政府应当联系各方寻找替代货源,然后发布新闻告知香港市民存货充足,无需恐慌。
但是我们看到的反而是特首林郑月娥在立法会答问会上,站在国泰的角度为其辩护,甚至人为制造物资短缺,物价飞涨的心理预期,这是什么逻辑?这是什么政府?
这就是香港正在面对的。一边是国泰在战略性行业的垄断,一边是港府在管治思维上的混乱,二者造成了香港新一波疫情和“次生灾害”。然而,垄断在香港不止在航空业存在,港府混乱的管治思维也不止在这一件事上显现,如果从根源上不改变,未来还会有无数“灾害”等着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