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4日电/据大公网报道,在中央全力援港抗疫以及香港实际抗疫成效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和“时间差”的问题。一方面,数十万市民居家抗疫,迫切需要抗疫物资;另一方面,大量中央援港物资封存于仓库中,未能及时派上用场,情况令人痛心。特区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从指挥、统筹到落实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查找不足,杜绝官僚作风,全力提升效率,尽快打通援港物资送到市民手中的“最后一公里”。
中央惦记香港市民健康安全,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体现出来。从派出专家组和抗疫人员,到供港物资由陆路、水路、铁路“三路并进”,再到夜以继日为香港建造方舱医院等等,无不是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有内地供港物资单位表示,中央要求援港,相关部门都立下“军令状”,想尽一切方法,穷尽一切途径,将有关物资准备好并送到香港,不敢有一刻耽误。
可惜,香港在善用中央援港抗疫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内地屠宰人员来港多日“无工开”,方舱火速建成但使用率不高,蔬菜供应恢复正常但价格依然偏高、市民难享实惠等等,都一再引起批评。同样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中央火速供港抗疫物资的分派严重滞后,有传媒报道分派率仅有10%,令人震惊。
昨日特区官员表示,今日派发的抗疫物资中将会包括血氧仪。问题是,早在3月初香港已收到内地送抵的41万套血氧仪,也就是说从抵港到落到市民手中,足足迟了10天。血氧水平是评估感染者是否需要送院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中央支援血氧仪可谓雪中送炭,香港有了宝贵的仪器却没有及时分派到有需要者手中,好比战士上战场却没有子弹,这仗怎么打?
屯门内河近日停泊了大量内地货柜船,也反映香港物流渠道不畅的事实。这些船载运抗疫物资,但泊岸卸货一般需轮候4至5小时,做登记手续又耗费数小时。有内地单位指出,准备好了大批物资,但停靠香港码头太慢造成物资积压。特区有关部门则称不少码头工人确诊,人手短缺影响了物流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