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6日电/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2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6%,物价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中国网发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晏宇翔文章分析,这说明一方面中国经济总体形势相对较好,消费者购买能力仍然保持活跃,另一方面中国的通胀水平整体控制在稳定、可靠和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但是在本轮CPI的具体指标中,也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关注:
物价水平波动与春节消费特点紧密相关。在本月居民消费价格变动中,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1.8%,影响总体CPI指数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6.0%,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8%,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相较于1月CPI指数而言,这些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浮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春节消费特点和鲜果蔬菜类食品供应相对紧俏的影响。从整体而言,食品价格仍然处在可控水平,可以预期在本月部分生鲜食品类商品的价格将由于节后供应的更加充分趋于下降。
交通燃料价格受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明显。在非食品的CPI中,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6%,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3.9%和26.3%。受俄乌冲突和因此更为紧张的国际政治局势走向影响,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高,WTI原油价格不断突破价格关口,最高达到130.5美元每桶,这也推动了国内交通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浮。另外由于有色金属、煤炭、天然气和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目前处于相对高位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工业消费品的成本,中国现阶段面临着不小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这要求我们不断实现大宗商品的进口来源多元化,利用长期性交易合同平抑短期供应的价格波动,以及与之伴随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猪肉价格持续走低需要持续关注。另外在2月份,畜肉类价格下降1.5%,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4.6%,同比下降42.5%。作为影响CPI的重要因素,猪肉价格的走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中之重。2月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是目前的养猪产业仍然在上一轮的猪肉供应周期中的扩大产能释放阶段,由于猪肉供应相对充足而导致价格持续走低。从整体趋势而言,猪肉价格仍然有着可能的下行空间,但是由于国际粮价的不断提高以及现有生猪存栏量回归到正常区间,猪肉价格在未来将可能触底回升。需要合理规划生猪养殖业的产能区间,针对不断改变的猪肉—粮食价格比调整补贴政策,进而保证猪肉产能长期供应充足,价格位于相对合理区间。
文章认为,总体而言,2月CPI指数呈现温和上涨趋势,其中由于春节的鲜果蔬菜类商品的供需特点和国际油价与工业原料等大宗商品的持续走高导致中国消费价格水平有不小上行的通胀压力。但是由于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平抑了CPI的上行趋势,使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总体上仍然位于合理区间内。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政策调整,从而保证物资的长期供应充足与价格水平整体可控。
现阶段,由于俄乌局势冲突不断加剧和仍未减弱的全球新冠疫情,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政策性和意外性风险不断加剧,这一方面影响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走高,另外一方面也导致国际正常化贸易面临更高的意外风险。而这有可能导致潜在的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需要特别注意中国相关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的动态变化,增加多元性国际贸易对象以拓展贸易调整空间,同时通过增加长期贸易合同平抑短期供需变化带来的价格波动。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不断深化内部市场环境,增强内需消费动力,推动现有产业优化升级,从而保持中国国内市场这一经济基本盘不动摇。此外,中国国内经济仍然面临着散发性新冠疫情这一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必须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积极落实各项防疫举措,保证中国总体经济能够正常稳定持续运行,从而保证中国整体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得到稳固和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