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9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人民币在其“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中已达到2.79%,比三季度的2.66%又有所提高。人民币被广泛使用,并且成为主要储备货币,根本在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保持了温和的通胀水平。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发挥出制度优势,最大程度上稳定了经济,最早恢复增长,也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重大贡献。这是增强人民币信誉的重要砝码。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是中国外汇管理的基本方针。做到这一点,需要统筹内外部货币变化因素,将实体经济波动对本币量和价的反馈作平滑处理,即超前研判其他主要币种的松紧趋势,在本币政策安排中消化该因素,做到本币内部平衡。近5年来,无论是应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还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都坚持货币政策稳健和可持续,基础货币投放既不太松也不太紧,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这一相对谨慎的策略,稳定了外界对人民币供应的预期,有利于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人民币对外均衡的基础是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基本平衡。2018年以来,针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最新变化,中国积极主动扩大开放领域和开放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主动扩大进口。包括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作为重点开拓的进口来源地,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举办进口博览会,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等。这些平衡贸易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在全球贸易整体下降的形势下,中国在保持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实现量的大幅增长,殊为不易。
人民币不断提高全球外汇储备占比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其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人民币继续作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占比3.20%。与2021年12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0.85%,高于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6.48%的幅度。
当然,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些年不断实现量的稳定增长,已经形成了良好开端。货币信誉最终是由实体经济决定的。中国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坚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加大创新驱动的力度,积极主动优化经济结构,通过扩大开放实现内外资源统筹。中国已经成为各国投资者创业兴业的乐土,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为世界经济贡献超过30%的增量。依托于中国经济的人民币资产,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方面形成共振,人民币不断扩大国际使用和储备份额是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