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视频直播截图) |
第三,在对大国竞争手段的认知方面,相比于结盟,印度偏好于在大国间起到制衡的作用。谢超表示,对于印度而言,一个有着强大实力的邻国约等于一个敌国,因此制衡一个强大的邻国是其长期的利益目标。而从国际层次上分析,印度则致力于成为次大陆版的“离岸平衡手”,以实现其保持大国平衡的长期利益目标,促进世界多极化。不论是尼赫鲁时期联合不结盟国家制衡美苏,英迪拉时期联苏俄制中美,还是进入21世纪后的联美制华,同时防范美国,始终与俄罗斯保持关系,印度在不同时期的策略选择都印证了其平衡大国、打造世界多边机制的野心,而这种战略设想或将赋予印度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特殊存在,即既能与欧美国家结盟,又能与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展开合作。他还谈到,若面对不得不结盟的情况,在“稳定少量的帮助”和“短期巨大的帮助”之间,印度更偏向于前者。印度的结盟基于强现实主义,侧重利益对等或获利,无关道德等意识形态因素。《苏印友好互助条约》和美印不结盟就是很好的例证。一方面,《苏印友好互助条约》曾帮助印度在一段时期内压制巴基斯坦,并获得了苏联大量的军技和经济援助。如今,印度与俄罗斯也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关系,从长期利益来看也有利于印度的发展;另一方面,虽然美国能够向印度提供短期而巨大的帮助,但于印度而言,两者间实力与利益的不对等决定了这种帮助的代价过大,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第四,在对实力的认知方面,印度非常重视民族主义和道德领导力。在印度的实力认知中,民族主义是实力的一部分。对此,谢超指出,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很有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外,印度在对实力的思考中还加入了道德的独特作用,认为道德也是实力的组成部分。道德本身是一种手段,可以通过站在道德高地去批评谴责对手,同时道德也是一种目标,通过占有一定的道德目标而获得满足感。在印度的政治外交现实中,道德的两种功能实际上是交织在一起的,呈现出较强的实用主义特征,在必要时起到自我安慰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