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4日电/近日召开的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指出,受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一些重点地区更为突出,物流不畅,部分行业和企业困难加剧,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诸多经济门类中,工业经济作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尤其值得关注。一些工业企业利润分化加剧、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亟需进一步优化升级。当前,要创造有利条件,改善企业效益,在稳住市场主体的基础上,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付保宗文章表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方面,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构成经济肌体的细胞单元,是参与市场竞争、保障供给、吸纳就业的必要力量。但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也是易受市场冲击的脆弱群体。当下,面对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成本飙升、需求收缩等多重挑战,中小企业缺资金、缺订单、流通难、回款难等诸多困境更加凸显,一些企业甚至徘徊于存亡边缘。一季度,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显着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为此,对于受冲击较大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驰援行动,强化纾困帮扶力度,破解突出难点、堵点、断点,千方百计守住更多企业的“生命线”。同时,持续优化政策,切实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难题,大幅降低各类成本,广泛拓展需求空间,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另一方面,外贸外资企业是联通中国与世界的窗口和纽带。当前中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外贸外资企业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机构成,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竞争舞台。当前,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加速重构,一系列长短期因素叠加共振,外贸外资工业企业压力趋增,效益水平下滑明显。因此,要稳住外贸外资,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回应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应拓展开放空间,积极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与此同时,要稳定投资预期。搭建更多开放平台、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资外贸企业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
文章指出,中国多年来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积累了众多优势企业,互动互通、协作协同,积累构建了健全多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成为稳定经济运行的有力保障,也显着体现了产业竞争优势和回旋韧性。近期,一些超预期变化扰动了工业正常生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部分关键产品出现断供缺件,上下游关联环节受到挫伤,不仅拖累相关企业效益增长,也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应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实施保链稳链工程,全力推动物流保通保畅,落实落细“白名单”制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运转正常。同时,要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提升关键和重要基础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培育和释放优质产能,持久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