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取得明显成效。“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把握企业成长规律,着力优结构、强创新、拓市场、育生态,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加快发展,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
政策支持企业作用显现
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我国强化制度引领,优化顶层设计,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取得积极成效。
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2012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2020年7月,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机制。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前者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10个方面列出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31项任务“清单”,后者从落实落细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助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等11个方面提出34条精准支持措施。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从资金导向上支持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全国两会,“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多个省区市陆续推出专项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从加大财税支持、优化信贷政策、畅通融资渠道、提升创新水平、推动数字赋能、加强人才支撑、助力开拓市场、提供精准服务等多方面发力。从中央到地方,从概念提出到形成政策体系,我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形成四个梯队。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四个梯队的“金字塔”形企业结构。处于塔尖的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长期专注于基础零部件、基础装备、关键材料等细分产品市场,特定细分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超过70%,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产品质量精良,单项产品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处于第二梯队的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且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70%以上的企业,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具有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等特点。处于第三梯队的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具体由各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认定。处于第四梯队的是数以百万计的量大面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持续的技术、品牌和模式等创新能力,是我国技术创新重要主体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目前,我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企业11.7万家。今年,工信部准备再培育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3000家以上,带动省级企业5万家以上,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专精特新”企业作用不断增强。一是推进补链延链优链强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有助于衔接生产链断点、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据工信部数据,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60%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过70%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涌现出一批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企业,纳米微球、石墨设备、海底电缆等部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形成了相对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二是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从区域分布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企业数量达2626家,占比55.15%,与终端产品制造商和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形成了长期相对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链完整性优势不可或缺。三是带动地方产业升级。“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上海、深圳、南京等地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超过40%。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属于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占比达65.7%。
创新拓展能力有待提升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逐步形成共识,政策支持逐步加码,发展亮点频现。但整体而言,在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质量效益、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
结构方面,传统制造领域企业多,而前沿技术领域较少。从产品行业分布看,机械行业的数量最多,占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30.2%,以通用装备、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和汽车零部件为主;其次为电子信息行业,占比20.1%,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智能控制产品等领域;医药和化学占比16.7%,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化学制品、医药、医学影像等领域。需要注意的是,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有不少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日用品生产企业,这类产业对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有重要作用,但对制造业关键产业环节补链、强链作用不明显。与此同时,从事集成电路设备和材料、通信核心技术产品、工业机器人、精密光学器件、智能汽车产品、精密仪器仪表、生物医药产品、先进新材料、系统解决方案等先进制造细分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相对缺乏,整体培育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