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土壤面积达43.97万亩,占总面积的80%以上;土壤盐分含量从1‰至1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覆盖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盐碱地类型,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代表,也是探索荒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试验场。东营市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向进驻示范区的科研院所提供试验田和必要的科研条件,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团队纷至沓来,一场科技大会战在黄河口由此打响。
2018年3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签订协定,共建黄河三角洲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示范区重点围绕节水技术开展盐碱地治理研究。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东营的盐碱地改良利用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东营,4位农民在1000多亩盐分为0.3%的盐碱地上种植大豆,取得了300公斤以上的高产,这一产量比全国的大豆平均亩产高出1倍多。他们先在那些耕地上种植水稻,通过淡化水分后再试种大豆。尽管在起步之际遭到了普遍质疑,但事实是最具说服力的,这一成功案例为盐碱地栽种大豆闯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因为中国适合种大豆的盐碱地多达1.85亿亩。如果这些盐碱地都能种上大豆并能取得同样产量的话,那一年的产量就可高达5550万吨,从而可使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减少一半以上。这一前景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即便无法全部种植大豆或产量略有减少,但同样可为减少大豆进口做出贡献,同时农民也可增加收入。
在上述成功案例的激励下,2020年1月,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曾与袁隆平院士团队达成合作协定:将用3年时间在内蒙古兴安盟开发20万亩耐盐碱地水稻,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亩产1000美元”院士助农合作计划正式启动。根据协定,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负责种植技术的推广,阿里数位农业事业部负责搭建科技农场,打通产供销体系。
当时,袁隆平院士曾通过视频连线,为双方未来10年的合作提出愿景:在中国分布广泛的盐碱地上,推广种植耐盐碱地水稻1亿亩。而目前中国的盐碱地开垦面积仅为1亿亩左右,还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应走出实验室,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改良利用盐碱地,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美好生活愿望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