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现场(直播截图) |
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助理记者 徐媛)6月19日-21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办。6月20日晚,以“中美经贸关系再链接:通胀、关税和前景展望”为主题的中美智库特别对话在线上开展,对话由CCG理事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主持,多位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就中美经贸关系进行了分析与展望。研讨嘉宾重新评估了关税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分析了刺激手段和通货膨胀带给人们的教训,同时交流了中国对印太经济框架的看法,以及中美可如何打破外交僵局等议题。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克雷格·艾伦(Craig Allen)分析了中国经贸供应链的四大风险。首先,新冠疫情给供应链增加了不确定性。第二,俄乌战争导致政治风险也在上升。第三,,中国的增长模式正在从固定资产投资与出口的模式转型成为由消费驱动的模式。第四,中国政府似乎更关注国家驱动的贸易政策,比如双循环的政策,更强调农业、能源和技术的独立自主,外国投资者会更加谨慎思考这背后的意涵。“长期来看,我们是比较乐观的,我们希望中国能够继续实现每年1万亿GDP的增长,继续当世界上最大的增长引擎,推动GDP的发展。”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前美国代理副贸易代表温迪·卡特勒(Wendy Cutler)发表了对关税的观点。他认为,施加关税容易,取消很难,多年以来都是这样。美国人认为,中国没有取消对美国的关税,因此美国也无法取消给中国的关税,美国政府现在就处于这个两难的困境。美国政府有一系列的选择,第一是保持原样,第二是取消某些对于美国消费者负担比较沉重的关税,第三,提高一些产品的关税税率,降低另外一些产品的关税税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原商务部美大司副司长金旭指出,中美面对的问题非常类似,比如说通货膨胀、增长速度放缓。因此,中美应该联合起来,携手共进,一同解决问题。“中国的政府和人民秉持着同样的期许,也希望能够获得美国给我们同样的资源待遇。”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表示,美国的经济正遭受着高企的通货膨胀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紧张造成的。拜登政府有这样的说法,不要再买中国的产品,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是非常多的,整个美国社会中都有一定的反中国贸易入侵的情绪。“实际上,和中国的贸易并不是通货膨胀高企的根本性原因。中国参与到全球的贸易当中,在多边主义的活动下,更有可能使得通货膨胀逐渐拉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