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要完善“硬设施”,也要提升“软环境”,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深度应用于残疾人出行、养老等需求。
轻点液晶显示屏、用手语“说”出想办理的业务,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市民中心,听障人士蒋鹏很快完成了残疾人证到期换证业务。过去到窗口办理业务时,他只能通过手机或纸笔交流;如今,借助聋听交流系统的在线实时翻译,“无障碍”交流方便快捷。
在浙江省宁波市,公交导盲系统则帮助更多视障乘客出行无阻。“下班车即将进站,支持导盲、支持轮椅……”6月底,公交导盲系统在宁波389路公交车上试运行,视障乘客使用下载的手机应用程序,根据语音提示选择上下车站,便可实时收到语音提醒,公交车外置喇叭也会进行播报。宁波市公交集团镇海公司经理周薇介绍,这是宁波首条装有盲人导乘系统的公交线路,为视障人士出行提供精准的公交助乘服务。
“支持手语与语音的转换设施、公交接驳无障碍导航、电子盲道、无障碍数字地图等,都是无障碍环境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能够为有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更周全、更便利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薛峰介绍。
据瞭解,首批325家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已完成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从场景上,贴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常用的电信服务、出行、购物等应用需求;从流程上,实现“一键订票”“一键叫车”等简易操作;从功能上,推出内容朗读、语音播报、人工直联“一对一”热线等暖心服务,帮助特殊群体共享信息化成果。与此同时,中国残联为盲人、聋人提供盲文、有声读物、手语字幕等无障碍文化服务,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有声读物阅览室1315个,席位达到2.4万个。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注重系统化推进、精细化设计、人性化服务、智慧化赋能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着效果。但也要看到,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存在较多困难和薄弱环节。例如,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还不完善;无障碍设施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建设不规范、管护不到位;信息交流无障碍比较薄弱等。
杜鹏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还得追求“好不好”的体验,“例如有的扶手缺少维护、缘石坡道上下坡处被阻车桩挡住等,都给特殊人群使用带来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