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8年以前,中国的港口不仅没有装卸过一个集装箱,而且一些港口还在采用极为原始的人背肩扛方式,这与100年前的港口作业方式没有任何变化。
中共十八大以来,水运设施网路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水运大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运主通道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年,全年完成水路货物运输量82.4亿吨,稳居世界首位,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11.6万亿吨公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53%。
港口枢纽作用进一步彰显。目前,港口承担了我国98%的进口铁矿石、93%的进口原油、89%的进口煤炭和97%的进口粮食接卸和绝大部分外贸集装箱的运输任务。2021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55.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83亿标箱,两项指标均稳居全球第一。
海运服务水准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水路国际运输航线通达世界,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货运港口率先全面复工复产达产,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沿海主要港口集疏运“公转铁”“公转水”,提高综合运输效能。截至2021年底,全国沿海和内河港口的铁路进港率已分别超过70%和50%,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754万标箱。
内河运输的节能减排效益极为突出。资料显示,水路运输的单位成本仅为铁路的1/5和公路的1/12,长距离水路运输的效益更佳,而公路运输的能耗约相当于水路的8倍之多,所以近年来我国在全力推动“公转水”。
目前,我国还在准备开工建设连接长江和珠江的赣粤运河,北起江西鄱阳湖溯赣江而上,经桃江跨过分水岭入广东省浈水,沿北江至广州出海,穿越两省27县市,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该运河无疑将促进江西和广东两省的发展,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两省都在积极推动。如果该运河建成,中国的内河航运无疑将如虎添翼,效益显然将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