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
主持人: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战略安排,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郑永年(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珠三角地区产业链完善、外向型经济发达、同属广东省易于统筹协调,毗邻的香港、澳门国际化程度高,拥有较完整的国际营商规则体系,且与粤文化同源认同感强。这样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将珠三角9市与港澳特区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系统规划,在推动珠三角经济转型的同时,也将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经过三年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框架逐步搭建。从内地融合来看,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一批重大区域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了9市融合,大湾区发展整体性增强。从内地城市与港澳合作来看,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方案出台,为推进港澳与内地融合、依托港澳面向世界奠定制度性基础,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实质性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成阶段性任务。
对比世界其他湾区发展经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仍有巨大空间。从产业体系来看,世界主要湾区不仅是城市群,更形成了技术集群、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但仍集中在中低端,如何打造系统、完整、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仍需探索。这方面,深圳市近期出台“20+8”政策是一次有益尝试,其他城市也需要系统梳理并强化优势。从科技创新来看,人才和机制均不可或缺,美国主要湾区外籍人才占比超过40%,先进的人才机制及配套医疗、教育等政策促成了人才集聚效应,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探索。
世界主要湾区有一些共同特征,即通过营造区域经济、知识和规则一体化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对世界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推动区域优势产业完全嵌入全球生产链,从而保持区域经济技术持续升级。这就是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优质资本、技术和高端人才都往平台集中,来了之后不想走,这也是旧金山、纽约等湾区主要平台经济技术持续升级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可从科教、“科创—制造”、金融三大平台着手,在此基础上逐步建造宜居宜育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是打造世界级科教平台。相较于世界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仍有不足,广州、深圳资源略为丰富,香港目前虽有6所世界排名位列前500的大学,但其人口不足以支撑生源。建议内地与港澳相关大学全面放开在大湾区招生,一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流通,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实现认同融合。
二是打造世界级“科创—制造”产业平台。打造这样的平台至少需要三个条件,首先要有科技创新和技术,其次要有风险投资机制,再次要有把技术转化为产业的企业。香港科创业已有成熟的风投体系及人才储备,但由于制造业已转移到珠三角,因而缺乏具有转化能力的企业。内地有大量基础研究和转化能力强的企业,但缺乏真正的风险投资。从这个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非常互补,应共同打造世界级“科创—制造”产业平台,畅通风投资本进入渠道,服务壮大湾区科创与制造产业。《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企业融资”,便是一种尝试。
三是打造世界级金融平台。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交所等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保持产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大湾区可探索金融双中心体系,一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可依托广深发展,服务实体企业;一种是可与华尔街竞争的国际金融,这方面香港可发挥作用。
此外,统一且国际化的规则是建设世界级经济平台的前提。大湾区是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一个连接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建议全面梳理与粤港澳规则衔接清单,形成大湾区统一规则。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平台作规则对接,建成大湾区统一市场,后向四方扩散,向北往湖南、长三角对接,向西往海南岛,向东往台湾、福建,进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