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据人民网报道,《香港志》首册《总述·大事记》英文版日前在香港礼宾府举行出版典礼。作为香港首部专属地方志,《香港志》记述了香港上自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先民活动,下至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历史,全套共54册、约2500万字,涵盖了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物、附录、专题等十大类别。
记者了解到,在承担编纂《香港志》任务的香港地方志中心,活跃着一群年轻的“修志人”。
“投身这项事业,有一种生逢其时、赓续文脉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在位于湾仔的香港地方志中心办公室,蔡兆浚西装革履、面容白净,戴着一副无框眼镜,言谈举止间透著书卷气和超出年龄的沉稳。作为香港地方志中心的高级编辑,1994年出生的他年纪不大、资历却不浅,是最早一批加入香港地方志中心的编辑,主要负责《地名》与《附录》部类的编纂。
国有史、地有志。修志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但自1819年《新安县志》问世之后,便再找不到香港的地方志。香港回归祖国后,不少有识之士持续为香港修志奔走努力。2020年12月底,《香港志》首册《总述·大事记》中文版正式出版。
“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大学和研究生读的也都是历史专业。参与编纂《香港志》这样史无前例的工程,是我的荣幸。”蔡兆浚说,自己一毕业就能投身这项事业,有一种生逢其时、赓续文脉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2021年12月初,《香港志》三部专题志中的第一部《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面世,全方位记述了1978年至2017年间,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编纂团队平均年龄仅35岁,其中第十三章“保险”的作者之一,是90后赵浩柏。
“修志很考验耐心,要找很多资料。我收集资料用了将近七成的时间,有时写一句话就要用好多天查找资料。”赵浩柏介绍,为求严谨准确,同事之间会互换稿件逐句核查,不同资料也要交叉验证,一旦发现有出入就要重新考证。现在,一看到数字就想进行核实几乎成了他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