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大教育投入,给每个学生出彩机会
http://www.CRNTT.com   2022-10-18 08:35:45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透露,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这对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两大重要启示:一是对于重大教育发展目标,必须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狠抓落实,必见成效;二是发展教育,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把每一分教育经费用到扩大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刀刃上。

  中国网发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文章介绍,中国于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4%。也就是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应该在2000年就达到4%。但是,这一教育投入目标一直到2012年才历史性地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在一段时期内,中国缺乏落实这一投入目标的具体机制。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成立4%办公室,加强对各地情况的分析评价,推动各地完善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这有力保障了4%目标在2012年顺利实现。

  增加教育投入之后,还必须确保把每一分教育经费都用到刀刃上。这就涉及到以怎样的教育理念发展教育这一根本问题。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指出,中国一些地方经费使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该文件同时强调,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政府责任。这一要求是具有针对性的。一些地方发展教育,存在重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问题,如由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有比较高的政绩显示度,地方重视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程度,就超过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而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是政府发展教育的首要职责。

  到2020年,中国已经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尤其是义务教育,已从基本均衡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这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与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的成效。在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之后,要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普及,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教育现代化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并以全新的教育公平观与质量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文章指出,必须注意到,虽然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连续10年超过4%,但是,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平均超过5 .1%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也需要经费投入保障。中国0~3岁的托育,目前还主要依托市场力量解决,要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发展普惠托育,必须强化政府的投入责任;3~6岁的学前教育,虽然普惠园率已经超过85%,但是一些民办普惠园获得政府扶持经费有限,要把这些幼儿园建设为真正的普惠园,应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目前,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要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将这一比例提高到9%。这意味着,政府要对教育支出结构作出进一步调整。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需要对均衡提出更高要求,当前,中国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县域内的均衡,接下来,要推进实现省(市、区)域内的均衡,这就对经费保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将以县级财政为主保障基础教育经费机制,改为以省级财政统筹为主的机制。

  文章强调,“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是中国使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基本原则。接下来的教育发展还必须坚持这一原则。这也要求有新的教育公平和质量观,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所要求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这就要求各地要从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给每个学生人生出彩的机会出发,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育经费支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