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在北京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一张照片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这是在距离成都天府广场60公里的龙泉山拍摄的成都市区、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么妹峰,展示出“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
照片的拍摄者嘉楠2013年定居成都龙泉驿区,他对成都空气质量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刚来成都时,我从龙泉山上俯瞰城市,有视线受阻之感。这两年再上龙泉山,视野变得更通透了,说明空气质量有了根本好转。”嘉楠说,这张“雪山图”记录并展现了成都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相融并进的美丽画面。
成渝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这十年空气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与2013年相比,在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4%、汽车保有量增加132%的情况下,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87%。我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上海普陀区桃浦中央绿地,是一个总规划100公顷的超大型绿地公园,溪水、小山、桃林、草坪、木质栈道等,共同组成了一幅“行云流水”的山水画卷。这片城市“绿肺”所在的桃浦,是1954年建成的化学工业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严重。近年来,通过对腾退的污染地块进行治理和修复,工业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里建成了智创城绿色建筑、桃浦科创服务中心等,成为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生态修复的标杆。
土壤是万物之本。这十年,我国通过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措施,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过9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国2783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实施分类管理,实现风险分类防控。对4万多个地块开展调查,将1500多个地块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把1.8万多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在13个地市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各地实施22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