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卓有成效。自2013年至今,中国已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1个自由贸易港,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扩容、逐步优化,各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企业数量和金额不断上升,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此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积极拓展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服务外包、免税购物、保税展示和融资租赁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构建起功能更加强大的贸易体系。一系列实践经验推动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效促进了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监管、综合监管等方面制度创新,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导向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安全高效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五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促进服务贸易开放。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从2014年起,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服务贸易结构也由传统的旅游、运输和建筑转向信息服务、金融、文化等新兴领域。二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深入发展,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扩大市场准入。三是促进沿海、内陆和沿边地区平衡发展。在巩固东部地区开放先导地位的同时,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四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更多扩大开放的举措。同时,加大反垄断监管力度,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采取积极举措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五是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积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形成。
六是全球经济合作网络进一步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等机制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中澳自贸协定相继签署,2020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目前,中国已经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经贸领域合作稳步推进,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交汇点不断扩大。尤其是在2020年年底签署、2022年年初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中国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得到进一步拓展。
七是惠及各国民生、促进互利共赢。国际经贸合作在促进各国税收增长、就业扩大、国际扶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带动世界范围内就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各国民生福祉,实现互利共赢。在全球发展合作方面,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建水利基础设施、职业技术学校等,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展乡村减贫推进计划,在拉美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公共卫生方面,中国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力量。中国通过自身的新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新机遇。
大力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一定意义上说,贸易强国的内涵包括较大的贸易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在技术、进出口结构、贸易模式、产品质量、品牌国际化、货币国际化、国际投资、贸易竞争力、国际分工地位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及实现拥有重要商品国际市场议价和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等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开放发展在区域间、城乡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需更好协调,开放对创新的提升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贸易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堵点和瓶颈。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我们要抢抓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以创新发展理念支撑贸易强国建设。要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创新能力建设,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要提升中国科技创新水平,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市场主体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利用新技术赋能外贸发展、优化贸易结构,实现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还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培育技术和品牌、提升质量和服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数字时代,要充分发挥和增强完备数字基础设施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和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不断夯实数字贸易产业基础、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环境、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活力。同时,要发挥好制度优势,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以协调发展理念促进贸易平衡充分发展。在区域协调方面,要优化开放空间布局,通过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结合各地区特色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和全国特大城市的开放先导地位,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步伐。在产业协调方面,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促进加工贸易向研发设计等环节攀升,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合作机制。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贸易,培养绿色动能,是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绿色”这一经济发展底色,着力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引导要素合理化配置,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和绿色产品竞争力。通过培育绿色低碳贸易主体,鼓励条件成熟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产业集聚区先行先试,引领外贸企业优化能源结构、革新技术工艺、采用绿色原料,完成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新的绿色贸易增长点。
以开放发展理念推动贸易提质增效。要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共建共享。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着力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拓展新兴市场,培育新增长点。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为抓手,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同时利用综合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拓展新型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跨境金融服务和大宗商品交易等贸易模式。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产品国际定价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全球经贸往来。共享发展意味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积极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围绕粮棉油糖、肉蛋奶、种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力的头部企业。以发展农村电商为重点拓宽商贸流通渠道,以财税、金融、电商平台为支撑,助力农业农村、中小微企业融入国际贸易发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全球经贸往来向更加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各国共享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成果。
我们还需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要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贸往来中,要利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峰会、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逐步推广相关议题,参与贸易规则制定,为推动贸易强国建设营造更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