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廖书兰:两岸观察 从元朗锦田看新界
http://www.CRNTT.com   2022-11-24 10:54:14


廖书兰选择在锦田的二帝书院谈新界历史与文化,清朝二帝书院等同于今日的皇仁书院。
廖书兰:如果将元朗锦田比喻为微型的中国西安,一点也不为过。
在历史的钩沉下彰显出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信美德。
锦田立村至今(1069-2022年)已953年,锦田大地上的古物古迹有“二帝书院”、“周王二公书院”、“清乐邓公祠、“广瑜邓公祠”、“长春园”、“便母桥”、“树屋”等。
  中评社香港11月24日电/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廖书兰24日在《思考香港》发表文章“两岸观察:从元朗锦田看新界”,以下是文章内容。

  如果将元朗锦田比喻为微型的中国西安,一点也不为过。

  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有句顺口溜:“随处踢一脚陕西的土,就是秦砖汉瓦”。而在元朗锦田的古物古迹比比皆是,那口耳相传留下来的故事也多不胜数。我们要说好香港故事,千万不要忽略了新界,原居民的祖先已在这片大地上居住近千年,自然留下许多感人的事迹。

  1997回归以前的港英政府在99年租借新界期间,特意忽略新界,把原居民营造成一个野蛮、粗暴、贪婪之土霸形象,甚至将原居民保乡卫族的英勇抗英爱国事迹锁在抽屉里或压在泥土下。自从香港回归祖国,一些被忽略的历史重新浮出枱面,近期有某家电视台想拍摄新界历史文化的专辑,采访了几位学者,他们选择在大学里或者在电视台接受专访,而我选择到锦田的二帝书院。

  香港的11月仍然秋高气爽,天气不冷还有些微热,非常适合外景队取景;我们从吉庆围的两扇鸳鸯大铁闸开始说起,邓氏族人邓浩然、邓国邦很热心介绍始末。是的,这是他们既屈辱又光荣的故事。

  邓氏是新界五大家族之首,始于宋朝始祖邓汉黻居于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至北宋熙宁二年(西元1069年),四世祖邓符协考取进士并授广东阳春县令,话说某日宦游至元朗一带,见风水奇佳,遂退任后迁居至此,开基立村,称之为锦田。

  锦田立村至今(1069-2022年)已953年,锦田大地上的古物古迹有“二帝书院”、“周王二公书院”、“清乐邓公祠、“广瑜邓公祠”、“长春园”、“便母桥”、“树屋”等。这些古物古迹,在历史的钩沉下彰显出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信美德。

  近日看新闻时,惊见某记者向行政长官李家超提问:“我们更加期望,你能够更加积极,更加大胆地处理丁权问题,行使《收回土地条例》。”李家超回答:“丁权,我们需按照《基本法》,按照法律框架去做。”从这位记者的提问看出他与大部分的香港市民一样,不甚瞭解新界史。

  新界在1898年6月30日以前是中国广东宝安县的土地,新界原居民原是宝安县的老百姓;在法理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祖国,在1971年10月以前,婚姻法仍沿用大清律例,直到今天依旧沿用清朝的宗法制度。故以我的观察,在管治上,当时新界地域是英国与中国的中间地带,因而天然地保留了中国的宗法制度、氏族社会和传统习俗文化,所以港九与新界在基点上就根本不同。举例,在未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以前,元朗锦田收田租到达香港岛的南湾、赤柱,因为是割让地原居民早已各散东西,历史也灰飞烟灭,而新界地域为何保留下来土地与氏族社会?因为是租借地。

  溯自1898年10月8日《洛克报告书》已清楚说明,最初英国官员张伯伦并不完全同意,但不到半年时间,最后他完全接受报告书的建议,必须要尊重原居民的土地业权及保留现有乡村制度才能有效地管治新界。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