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评观察: 香港科创如何破解人才环境之困
http://www.CRNTT.com   2022-12-01 00:33:42


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2月1日电(记者 陆文煜)11月28日,团结香港基金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暌违4年的香港“创科博览”将于今年12月12日至2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博览会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将呈现国家“十三五”规划期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以来的科研成果,推动香港社会把握创科发展机遇,引领香港年轻人深刻认识国家。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郑李锦芬介绍,“创科博览2022”的主题为“科技引领未来”,将集中展出50项国家级创科展品,涵盖航天、陆地、深海、智能与生物科技五个领域,通过实物、模型、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数码互动等元素,全方位展示国家“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创科成就。

  其中,待展出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实物,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一比一复原模型,“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模型等展品均为首次在港亮相。

  科普活动涵盖超3场专题活动、38长科创讲座、12场科创示范、23场科学表演、10场亲自STEM工作坊和450场科普影片。据悉,往年入场观众超七成为学生。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创科博览2022”顾问团召集人徐立之表示,希望今年的展览可以让市民充分瞭解并深度认识国家创科方面的发展成就,启发年轻一代对未来创新科技和研究的兴趣、胸怀贡献国家创科发展的大志。

  笔者认为,“创科博览2022”将为市民打开一扇博览之窗,点燃科创热情,打造全城科创氛围,值得期待。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究自然的永恒使命,也是创新科技产业的源头。早在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亦大幅着墨创科发展的具体措施。从科学研究中产生的人才和技术力量,是香港迈向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在笔者看来,香港突破人才困局,重在“享”人才而非“抢”人才。香港坐拥世界一流学府,基础科研能力有一定优势,香港需要重点关注科研资助、人才培育、科研成果转化以及青年人装备自我等方面的未来方向和发展。目前全球人才大战竞争激烈。11月初,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宣布参与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除了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在香港之外,香港还应当尽力打造条件,探索人才共享新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流通和共享,激发专业人才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期望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之下,香港进一步加强与内地高校及科技界的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另外,还要进一步打造香港科研和初创的良性生态环境。香港的经济结构独特,贸易物流和金融服务分别占GDP的20%左右,制造业外流,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香港的未来,是发展创造基于科技与研发的知识性经济,除加大财政投入科研力度以及吸引人才和企业回流香港,还要“让香港经济再工业化,为科研及初创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成果孵化基地,在创业孵化、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除了发展新产业之外,有立法会议员认为,香港应立过去工业化的成果,加大力度在新一代半导体、食品科技、健康科技以至绿色科技制造业发展,完善创科生态圈,推进“再工业化”。

  笔者相信,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支持,将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带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有助于香港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解决深层次矛盾,打造多元化、有活力的新经济。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