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电/近日,各地新一轮助企纾困政策陆续落地,税收优惠、贷款贴息支持、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债融资……多项举措精准发力,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恢复活力,也为明年稳增长夯实基础。
12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针对市场主体相对集中的诉求,聚焦产业发展,优化政策措施供给;12月1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涂兴永表示,在继续落实好前期全市稳经济政策包的基础之上,重庆市委市政府又研究制定了12条措施,重点聚焦纾解广大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暂时面临的贷款偿还、资金周转、房租缴纳等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受疫情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因素也增多,成为受影响比较大、经营比较困难的群体。
为此,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助企纾困高含金量政策措施持续推出,帮助企业渡难关,谋发展。
目前各项政策效应陆续显现。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其中,已获得留抵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3.1%,共享受退税9178亿元。“真金白银”的支持也让各地企业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缓解了部分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
刚刚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市场主体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细胞,对于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祗有保住了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才能更好地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更精准的举措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也是稳增长、稳就业的核心要义。
一方面,针对当前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既把握好短期对企业的纾困力度,抓住重点,靶向施策,也要从长期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制度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实施,切实把这些政策落实、落细,同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强化政策预研储备,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预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相信在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及时雨”的浇灌下,中小微企业一定可以乘风破浪,重焕活力。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