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津洪细数了近年来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成果。他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跨入了快车道,资本市场是法治引领、规则引导的市场,法治兴则市场兴则预期稳则信心足。推动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制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对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点任务做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
高培勇表示,刚刚步入的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之年。面对当前超出预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更为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场和民众对宏观政策的需求异常强烈。他建议:首先,学者研究宏观政策时把所有相关的成本和效益计算清楚,不能只讲效益不讲成本。其次,宏观政策的抉择必须以不危及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为底线,特别把财政安全当作所有安全的最后一个防线。最后,在当前要注意不要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扩张来包打天下。
高西庆认为,当前我们面对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不忘初心、尊重常识、敬畏规则。首先,资本市场的初心就是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其次,尊重常识就是尊重市场作用,让资本市场存在“公开透明的游戏规则”,并要对各个交易主体一视同仁,监管者只需要严格监管和监督市场。最后,敬畏规则,不光市场主体需要遵守规则,政府监管部门更要敬畏规则,让规则说话,让市场发挥作用,让投资者互相博弈,让人民获得利益。
主旨演讲环节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发布主题报告《资本市场成长的逻辑——金融创新与高科技企业的耦合》并作发言。吴晓求表示,金融的未来在于脱媒和技术进步,金融的结构性变革由脱媒引起,竞争力和生命力则来自技术进步。从历史上看,产业革命伴随着金融业态的演变,金融创新推动了产业革命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展开的,中国将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推动者,当中离不开战略资本的重要作用。金融结构的演进伴随着金融风险理念的变化,从排斥风险到包容风险的革命性变化,是金融的重大进步。金融的进步在于功能的改变,随着存量资产和基于未来预期的收益权证券化,金融从创造货币流动性进入创造货币-资产双重流动性。我们的监管要适应这样的变化,要在社会诚信和制度上保持确定性,否则会与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形成双重不确定。科技的进步不仅推动了资产定价的算力的提升,而且科技因素在定价中的重要性也体现到资产定价模型的变化。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特别是注册制改革以后,包括特别投票权、集体诉讼等制度的突破,对高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投资者保护等具有重大意义,这是非常可喜的。他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走的是第三种模式,中国金融的改革走出了一个融合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