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报导,当前世界正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急需正确的安全理论引导。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六个方面的主张。全球安全倡议在思想上具有引领性,逻辑上彼此关联,是对西方政治和学术界安全思维的理论超越,在实践中为解决当前全球安全赤字提供了一条新路。
全球安全倡议的学理诠释
全球安全倡议的“六个坚持”具体包括: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从学术角度概括,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安全目标上,倡导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安全。共同安全之所以重要,一是由于各国均有其合理安全关切。国家有大小强弱之别,历史文化与政治制度也不相同,但作为平等的国际法主体,各国均有维护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的合法安全权利,不能因上述不同而减损之,更不能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二是事实上安全不可分割。当前世界,自助仍是国家实现安全的重要手段。如果一个国家感到不安全,势必会通过增加军备的方式捍卫自己、威慑对手,从而使相关国家感到不安全,这就是所谓的安全困境。
第二,在安全行为体上,坚持国家的主体性与联合国体系的合理性。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只是为了捍卫一些西方人认知中“过时”的主权概念,更是因为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现实中,祗有国家才是实现安全最可靠、最有力的载体和工具。如果摒弃国家这一主权实体,甚至像美国那样肆意推翻其他国家政权,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安全。联合国体系之所以有其合理性,首先在于它是能够最广泛代表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其合法性不可取代。当代国际安全治理要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的权威,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国家主权,而是要让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能够在联合国这个平台上得到体现,让《联合国宪章》捍卫的主权原则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最新的国际安全实践中。
第三,在安全内涵上,既强调传统安全,又突出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安全,关注战争、冲突、领土争端、军备控制与核扩散等议题。非传统安全则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问题、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全球安全倡议强调统筹维护传统领域与非传统领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自然延伸。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事实上已经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有机地融合了起来。全球安全亦是如此。当前能源、粮食危机,以及中美在网络安全、高科技领域的博弈等,都说明了传统、非传统两类安全已经紧密地融合到一起,这两类安全问题必须统筹处理。
第四,在实现安全的方式上,倡导和平解决与共同应对。中华民族历来倡导以和为贵,这决定了和平在中国战略文化中具有的特殊价值。要实现和平,首先便是反对使用武力。对此,全球安全倡议是完全赞成的,“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但国际政治现实是复杂的,实现和平还取决于许多更加具体的举措。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常以“人权”“自由”之名干涉他国内政,往往引发更多的内乱、内战甚至地区冲突,因此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不干涉别国内政。再加上当前世界权力对抗的思潮盛行,军事同盟仍然大行其道,新的冷战阴影日益迫近,全球安全倡议同时强调要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总的来看,全球安全倡议在如何实现安全方面着墨甚多,但其落脚点还是“共同”二字,即以共同的合作实现共同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