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9日电/网评:在更深层次上用好冬奥遗产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董川
北京冬奥会即将迎来成功举办一周年。一年前,创意十足的开幕式、奋勇争先的体育健儿、中国元素和高科技兼备的冬奥场馆、便捷快速的京张高铁、炙手可热的冰墩墩、热情服务的志愿者……留给了世界美好的北京冬奥记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作为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中,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广大冬奥参与者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后冬奥时代,我们还应进一步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从更广角度、更深层次,充分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
加快普及大众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我国冰雪运动新时代。全国性冰雪赛事活动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热情持续高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今年冬天是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也是防疫政策调整优化以来首个雪季。从北京到张家口,从黑龙江到广东,全国各地群众积极参与冰雪运动。但依然存在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和“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等问题。后冬奥时代,还需要持续推动大众冰雪运动快速普及发展,重点抓好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工作,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已认定并命名的800多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000多所全国冰雪特色学校中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持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对国家发展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强有力的牵引作用。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相继通车运营,区域交通更加便捷;区域环保一体化加速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京张两地大力推动冬奥+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联动更加紧密;京张两地加大在通信设施、住宿餐饮、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投入,公共服务趋向共建共享。后冬奥时代,应继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在冬奥场馆可持续利用、首钢园转型城市复兴新地标、延庆建设“最美冬奥城”、崇礼建设“冰雪小镇”等方面持续发力,加速推动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巩固好冬奥成果,传承利用好奥运遗产,为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精心构筑人才蓄水池。北京冬奥会从筹备到举办历时七年,大量人才参与其中。北京冬奥组委吸收了来自北京市、河北省、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中国残联等不同单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参与筹办工作,还通过全球招聘遴选了一批专业人士充实到筹办队伍。北京冬奥会培养了一批造雪压雪等专业工种人才、裁判员和技术官员、专业志愿者和赛时实习生等服务队伍,通过《科技冬奥行动计划》《语言服务行动计划》等培养了一批行业人才。这些人才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协调能力、国际视野和外语水平,又经历过冬奥锻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后冬奥时代,我们还应精心构筑冬奥人才蓄水池,建立人才持续追踪、培养和应急响应机制,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强化人才支撑,让冬奥人才继续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深化体育国际交流合作。北京冬奥会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行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让世界看到了新时代中国的开放、自信、勇毅和担当。后冬奥时代,应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体育交流,扩大中国体育领域“朋友圈”,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分别成功主办了北京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和平昌冬奥会,应以奥运为纽带,促进中日韩三国体育人文交流,为东亚地区和平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北京作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主阵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核心承载地的优势,积极申办和承办国际体育赛事,吸引国际体育组织入驻北京,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