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2日电/日前,在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出现了不少硬核装备。这些装备都来自于现实,属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是为影片拍摄提供的产品技术支撑。当下,随着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机器人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多样。移动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做很多工作,甚至一些人类自身难以企及的应用场景。而人工智能与工业生产的加速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刘向东文章介绍,中国移动机器人已具备很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智能化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制定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创新,推动移动机器人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融合应用,从而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加速发展。当前,移动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可批量应用的时间窗口,正广泛应用于工业场景,而工业智能化提速也带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另据统计,2021年中国移动机器人的出货量占到全球的40%,工业市场规模达126亿元,年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文章指出,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优势明显。有的移动机器人在定位导航、环境感知、系统调度、协同控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适应人类不能胜任的危险繁重、复杂多变的动态作业环境,现已深入应用在制造业相关领域及关键环节,能更好地服务于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并使其发挥更大功效。
举例来说,晶圆制造车间需要无尘处理,人工操作往往会造成一定污染,难以满足晶圆制造的高精度要求,使用移动机器人成为优选项。鉴于此,有的企业研制出移动机器人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帮助解决晶圆生产车间无尘问题。随着技术进步提速,移动机器人技术朝着更高柔性、更高精度和更强适应性的方向发展。随着低生育率和老龄化严重等引发的人口结构变化,更多移动机器人将替代人工用于工业各种场景中,并得到批量的应用。工业互联网场景中,有的企业推出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已在大量使用移动机器人,极大地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文章称,同时,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尚面临一些挑战。目前,长期自主移动和大面积覆盖移动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有效突破,致使移动机器人尚有局限,不能完全适应更加复杂动态的制造作业场景。产业链尚存薄弱环节。长时间运行尚需大容量数据存储和超强运算能力支撑,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感知器、高性能电池等关键元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零部件尚难以高可靠地适应高温、极寒、高腐蚀、强辐射等环境条件,往往导致后期运维成本偏高。此外,有实际需求的工业应用场景并不算多。受制于技术产品性能,目前移动机器人限用于巡视查验、物料配送、生产作业等常规工作,更大批量、更多场景的工业应用需求有待挖掘。
文章认为,高质量发展移动机器人产业,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多措并举。
一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出台促进机器人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有效支持政策,设计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激励相容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尤其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和应用市场需求。集中攻关突破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力研制出新一代高精度、高柔性、高适应性的增强型产品,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移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切实提升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
二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将移动机器人技术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机融合起来,提升工业移动机器人综合性能,将其打造成为各行业争相应用的人机交互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帮助工业企业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
三是拓展多层次工业应用场景。继续推动在电力、煤矿、钢铁、石化等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拓展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中的高精度、高柔性等复杂场景应用,加快推动移动机器人技术的迭代升级,促进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使其更好地赋能工业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