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互补调优产业结构
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是2013年的1.8倍。数据的背后,是三地产业的深度交融。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排黑色机柜上闪烁的指示灯与运转时轻微的嗡鸣声,映衬着这里的忙碌。一段时期以来,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正与团队一道,投入到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算的应用研发创新中。
“每天超过15000项计算任务在这里执行,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京津冀地区。”孟祥飞表示,超算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超级马达”,算力应用的背后,正是不断拓宽的产业需要和经济脉动。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四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天津市武清区瞄准北京央企国企二三级总部、高端制造、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以及区内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一区五园”为依托精准打造高端产业承接平台。
“企业的天津武清项目成功入驻,我也成了这儿的第一批员工。”27岁的吴春阳从河北毕业后入职一家总部设立在北京的轨道交通企业,随着武清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的不断兴盛,他也随着公司的天津项目,在天津安家落户。
“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认为,主动错身发展,积极调优产业结构,是协同九年来的共同认知与宝贵财富。
三地优势互补,给天津带来了产业链补齐强基的绝佳发展机会:信创、生物医药等12条产业链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7.9%,中芯国际天津12英寸芯片、航天科技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