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3日电/2018年2月,大陆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影视等多个领域,核心是加快给予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同等待遇”。这些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拓展了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了两岸同胞亲情福祉,为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增添强劲内在动力。
中国网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治国文章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日益系统化。自“31条措施”发布后,大陆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26条措施”,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11条措施”,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且相互补充,再加上各地区各部门又结合各自特点特色加快落实落细相关工作,使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体系更加完善,且仍在持续丰富发展中。
二是台企台胞在大陆的发展更加便利和广阔。5年来,在“31条措施”以及其他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越来越方便,享受同等待遇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包括:在台企发展方面,台企同等参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要项目;在农业林业领域方面,台胞台企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进展;在金融方面,符合条件的台企顺利在A股上市,台胞台商享受到更多元高效的金融服务;在重点区域方面,涉台经济园区得到更多支持和赋能;在台胞参评荣誉奖项和职业资格考试方面,台湾同胞得到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融入感;在文化领域,台湾同胞积极加入大陆各类文化团体,参评文化奖项,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和台湾同胞在大陆找到了发展舞台。
三是巩固强化了台湾社会“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民间,其中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主力军,厚植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前进动力。5年来,在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态势持续深化。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因素和民进党当局设置政治障碍的影响,但两岸各界仍克服困难,每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近千场交流活动。
两岸“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台湾21世纪基金会2月17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49.8%的台湾民众认为应加强和大陆的经贸往来,其中,30岁以下的世代有61%的希望增加与大陆经贸往来,为各世代之首。这显示台湾年轻世代越来越将大陆视为机会。
文章指出,两岸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5年来的实践再次证明,大陆持续有效推动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是两岸关系持续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大陆已经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和“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这也是推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内在要求。
文章认为,鉴于两岸之间仍有很多领域有待深化合作,这意味着大陆未来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不断出台和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继续“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这将为台湾同胞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融合发展将不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展,台湾同胞将有机会分享更多发展机遇,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工程,进一步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进而强化其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和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