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资料图) |
中评社北京3月5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要赶紧把疫情耽误的3年找回来。”从今年正月初二开始,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岳互联)董事长刘怀平代表便开启“飞人”模式。他奔波于海南、北京、河北、湖北之间,跑客户、拓市场。
星光不负赶路人。全国两会前,昆岳互联与金鼎钢铁集团和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与我们此前跟清华大学和扬州大学的合作密不可分,我们对行业痛点的瞭解和技术积累打动了对方。”一边重整供应链,一边与高校院所“联姻”提升科技实力,是刘怀平这几年带领团队的自我突围。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部署之一。
如何构建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科技发展新模式,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手联弹”,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热点。
从产业发展中提炼“真需求”
从产业需求出发,什么样的研发项目,什么样的科研组织形式才能调动企业产学研的积极性,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这几年刘怀平常常思考的问题。
在调研中,他发现,“不少课题立项时都会问高校院所的专家意见,企业的声音却往往被忽视。如果这些课题不是由企业提出的,非企业所需,那么产出的成果要么落后于产业发展,要么与产业脱节。”
“企业应该是提出创新需求的主体、是创新资金投入的主体、是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体。”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代表认为,要完善科研组织形式,鼓励企业提出“真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