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先要坚实。强化标准引领,形成“底线标准、消费者满意标准、战略性标准、国家安全标准、未来标准”相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构建质量与价格的科学联动、反应机制。推动企业精心设计、精益生产、精细服务。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诚信体系建设。
发展根基要扎实。加强基础研究、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架构、基础设施等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及共性技术。推动实施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支持重点领域质量攻关。针对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使重点实物产品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增强基础设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保障能力。
产业体系要厚实。作为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实体经济要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战略重点。构建集高效农业、现代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服务业、未来产业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经营主体要充实。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政策上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最佳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要素在中国市场汇聚,让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发挥出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以丰富多样的经营主体,支撑现代产业生态构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惠及民生要务实。发展实体经济根本目的是为了造福于民,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通过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扩大全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通过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收入水平。通过推动实体经济现代化,不断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以更快更好更多更优的产品与服务惠及千家万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