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主体功能区体系的建立,根本是要解决中国的生态、生存和发展问题,既要解决中国人自己能养活好自己的问题,也要立足于我们能够在有限的资源、能源、环境背景下实现有序发展的问题。它关注的以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利用下不同管控差异为主线,来设定不同的前景,寻找最结合中国实际的、可能的发展路径。彻底摒弃传统的、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将被实践证明,不会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前景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当某一类人群在离开特定区域的时候,随着目标转型、发展动能的变化,新的人口会逐渐填补这些人口流出地区所腾挪出来的资源型空间。
“地域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发展背景前提、不同的资源承载量,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发展时段,其目的是实现四大区域板块相适应,差异化、城镇化的主体策略。根据不同板块城镇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背景,会形成不同主体形态的城镇化差异化分区,东部地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中部地区近期以都市圈为主、远期为城市群与都市圈兼有,西部和东北地区以都市圈为主、城市群为辅。对现在一些特定的后发达地区来说,如何培育现代化的中心城市仍然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实践抓手。
文章强调,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新标准。这不是通过简单的格局、生产力布局要素的调整就可以实现的,围绕着宜居、韧性、智慧,为未来的城乡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实现地域均衡的高质量发展,追求的不是GDP的均衡,也不是人均收入水平的简单平均化,而是要从市民实际感受到的公共服务出发,来探讨如何补足生活性服务业的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目前仍处于大聚集、小分散的时代,地区差和收入差仍然存在,人们一定会向更高能级的聚集点聚集。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要让人们向更高的聚集点的城区聚集,还是采用区域相对分散安置的都市圈方式聚集,是可以做不同选择的,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区域协同发展,会变成所有中心城市发展核心依据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