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西部周边战略态势及其对中亚战略的深度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3-05-31 17:12:36


  中评社╱题:中国西部周边战略态势及其对中亚战略的深度思考 作者:陆钢(上海),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摘要】近年来在全球力量重新调整、大国竞争加剧等因素作用下,中亚地区战略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欧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大洗牌,使得中亚再次走到欧亚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十字路口,它面临着选择。而中亚的选择又会影响大国力量的对比。中国有必要重视中亚文化认同问题幷制定以民心相通为导向的中亚战略。而要做到民心相通,比较符合实际的途径是参与中亚消费市场建设,协助稳定其生活必需品供应链,研发出满足中亚民众偏好的产品与项目,培养中亚民众与中国之间的亲近感。

  引言

  中国地域辽阔,海陆兼顾,民族多元。它既拥有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又拥有1.8万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中国周边有14个邻国,涵盖了亚洲大部分陆地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视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外交政策以周边为出发点,即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作为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一项基本国策①。在周边14个邻国中,其中8个国家在西部周边地区。它们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分别属于南亚、中亚和西亚三大板块,同时也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板块相关联。

  冷战期间,因中亚国家还未独立且隶属于苏联,而中苏与中印之间又存在着较长时间的对抗,因而中国西部地区对外通道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导致其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落后。但苏联解体、中亚独立建国以后,中国的西部外围出现了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亚已成为开放性地区,中国通往欧亚腹部和欧洲市场的障碍已不复存在,西部开发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中国及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动了欧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

  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两年,中国西部周边地区发生了三件大事:新冠疫情,阿富汗塔利班复辟和俄乌战争。这些事件对中国西部周边战略态势产生严重影响,也对中国对外战略的实施增加许多变数。面对以上新形势,中国有必要增强对西部周边战略态势的感知②,要特别关注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助力提升中亚五国的国际话语权,适时调整对中亚的战略,迎接未来的新挑战。

  一、西部战略态势的感知

  战略态势主要指战略部署和战略行动造成的状态。它由地理环境、竞争对手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竞争态势、以及战略指导者驾驭全局的能力等因素所决定。而国家层面决策者对战略态势的感知,则是基于地理环境、地区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间竞争格局等因素,对国家安全风险进行动态性洞察的能力。中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复杂,不确定因素众多,具体表现为领土争端、军事紧张局势、经贸不平衡关系及政治和文化的交互影响等。西部周边地区安全风险相对比较高。往西纵深处,它与欧亚大陆相连。

  欧亚大陆是一个辽阔的地区,覆盖了北半球的绝大部分。它西起大西洋,东至太平洋。欧亚大陆内,存在若干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地区。围绕这些地区,许多国家施展战略纵横手段进行竞争,以争夺对区域内资源的控制权。

  欧亚地区冲突由来已久。各国争权夺势,影响深远。欧亚国家主要指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南亚国家以及若干西亚国家。这些国家大多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其对外政策往往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倾向:或具有某种程度的保守性,或向外张力十足。同时,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参与,它们也成为欧亚大棋局的重要棋手。如此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欧亚地区战略态势,势必会对中国西部地区周边的稳定与安全造成严重困扰。

  中国西部外围位于欧亚地缘政治的重要交汇点,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限制,加上西部地区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其发展水平大大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对于西部周边战略态势的观察不能仅仅局限于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而应该扩大视野,将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纳入其中,把中国西部及邻近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它构成了一幅全景式、立体式的西部周边战略态势的画卷。

  地缘政治板块为感知战略态势提供了观察坐标。欧亚地区包括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同,从而形成几个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影响的地缘政治板块。

  从相邻性、亲近性和独特性来看,西部周边存在着三个各具特色的次区域地缘政治板块。一是以印度为龙头的南亚板块;另一个是巴阿伊板块:即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三国的总面积为7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亿。在地域上,它们原属于南亚、西亚和中亚三个不同的部分,但现在与这三部分幷不搭调。它们不具备地区领导者的权力,却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巴基斯坦从地理行政区域上看属于南亚,长期发挥着对冲印度的作用;从战略态势上看也不从属于印度主导的南亚地区。阿富汗地处中亚、南亚和中亚的交界地带,但似乎又游离于这三个地区,而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密切。伊朗虽然是西亚国家,但与阿拉伯国家在地缘文化上有明显差距,反倒是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频繁往来。因此,从地缘战略态势的角度看,将巴阿伊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独立的新兴地缘政治板块,是合理的。

  第三个是中亚五国板块。它们曾经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国际角色,中亚国家处于国家建构过程中。它们受种种发展问题的困扰。它们害怕回到苏联时代,努力想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却因自己地缘政治的劣势而难以做到。俄罗斯因其历史惯性而成为苏联的继承者,对中亚具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俄罗斯理所当然地将中亚视为自己的战略后院和势力范围。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影响力在下降,但它仍然是左右中亚局势的一个主要角色。

  处于上述三大板块的国家不一定全都与中国西部相邻,但至少有8个是中国的直接邻国,而另一些则可以看作间接邻国。与遥远的非洲和拉美相比,这些国家毕竟离中国很近,因此,中国与这些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具有天然的便利性。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中亚国家都是中国理想的合作伙伴。

  中亚这一概念是德国地理学家洪堡提出来的,各方理解不一。本文所谈的中亚地区是前苏联的5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总面积大约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741万③。而广义的中亚,除前苏联的五个“斯坦”外,还包括中国新疆地区、阿富汗北部和蒙古西部等。与南亚和巴阿伊板块相比,中亚板块没有突出的体量。但就中国西部周边的战略态势而言,中亚之重要是显而易见的。

  中亚因其地缘政治地位特殊,被国际战略家视为贸易和安全的重要路口。世界主要大国、以及欧亚强国从未缺席过中亚地区的战略博弈。在19世纪,英国中尉亨利·波廷杰和俄国将军切尔尼夫亚先后踏上中亚大地,谋求他们帝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④。更早时候,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横扫中亚及欧亚大陆。在14世纪,中亚人也创建了自己的帝国——帖木儿王朝,雄霸一方。到了19世纪末,中亚被沙俄征服幷入俄国。二十世纪初,俄国改朝换代,从沙俄变成苏联。中亚又换主人,融入苏联这个大家庭。直到20世纪末,中亚才藉苏联解体的东风独立建国。中亚人最终成为这片土地的主宰。

  二、中亚转型与文化认同的相关性

  中亚自独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0年,尽管其间经历了许多政局动荡,但与其他区域相比,中亚局势还是比较稳定的。然而,进入2022年后,风向开始变化。

  1、中亚新形势

  2022年1月,哈萨克斯坦爆发政治骚乱。起初是部分群众上街抗议油价上涨,后蔓延至政治诉求。在俄罗斯军队协助下,托卡耶夫总统迅速镇压骚乱。而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被剥夺大部分权力。一个月之后,俄乌战争打响。托卡耶夫还在战事之前,就拒绝承认顿巴斯地区两个“共和国”的独立地位,似乎幷不领普京的情。从那时起,在乌克兰主权问题上,哈萨克斯坦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

  在出席圣彼得堡论坛期间,托卡耶夫当面指责普京分离乌克兰,幷主张顿巴斯地区主权归属于乌克兰。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举动非常不满,关闭了从哈萨克斯坦腾吉斯油田到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的输油管,长达1个月。梅德韦杰夫对哈萨克斯坦也警告说,哈萨克斯坦北部可能是下一个轮到的目标⑤。哈萨克斯坦毫不示弱,关闭了设在莫斯科的贸易办事处⑥。原定于5月9日举行的纪念二战胜利的传统活动也被取消,反而在阿拉木图举行反战集会的申请被批准。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也在公开场合批评普京对小国的不尊敬,长达7分钟。这些曾被驯服的前加盟共和国忽然变脸,似乎要和俄罗斯拉开距离。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令世人惊讶。这样,中亚国家是否集体转向以实现战略转型,就成了一个重点问题。

  中亚在建国之后历经坎坷,发生了很多政治事件:从塔吉克斯坦内战、阿富汗反恐战争,到导致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替的两次“颜色革命”;从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到2022年1月份上旬哈萨克斯坦的街头骚乱。这些事件都没有影响中亚国家总体战略的选择,即在维护中亚独立开放的前提下,坚决站在中俄一边。如今风向已经改变。俄乌战争触发了欧亚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在中亚,出现战略转型的苗头。

  2、中亚转型的可能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带给中亚国家极大的震撼,其原因在于:俄罗斯幷非以惩罚和教训为目的,而是要直接推翻泽连斯基政府。不仅如此,俄罗斯还要幷入乌克兰东部大部分领土。这极大突破了中亚国家的底线。于是,中亚国家被推到历史的风口上,不得不作出抉择。

  对于俄罗斯这个老东家,中亚国家真是又爱又恨。中亚曾与俄罗斯一起生活了100多年。沙俄文化和苏联文化早已在中亚民族生活方式上留下了印记。作为俄罗斯的近邻,中亚被笼罩在俄罗斯强大的气场下。哈萨克斯坦是唯一一个与俄罗斯接壤的中亚国家,两国的边境线长达7644公里,仅次于美加边境线。中亚的能源运输、水力发电和其他大型基础设施都依赖俄罗斯的照顾。俄罗斯还是中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此外,俄罗斯也是中亚的主要劳务市场⑦。

  因此,虽然中亚国家对俄罗斯的举动不满,但仍然在国际场合表现得比较克制。它们在联大几次有关俄乌战争的表决中都选择投弃权票,表明中亚国家在西方与俄罗斯的较量中选择了中立的立场⑧。这一状态也许要维持一段时间。然而,随着乌克兰战场形势的改变,随着西方国家对中亚国家压力和诱惑的剧增,中亚国家不得不作出历史选择。中亚战略转型将成为必然。

  其实中亚去俄化自独立后就开始了,只不过西方幷没有把这一地区作为战略重点,因而对中亚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够。西方大国的很多做法脱离中亚现实。但目前情势却不一样了。关于中亚,美国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战略构想⑨。西方瞭解中亚国家的心理:它们害怕被国际社会淡忘而回到苏联时代。现在美国的带头下,西方对中亚战略地位开始重视,这令中亚各国欣喜不已。从历史上看,中亚一度敌视西方。中亚文化严重排斥西方文化。现在不同了,中亚经过30年的交往,终于向西方露出内心的微笑。

  3、中亚的文化认同

  在后苏联时代,中亚发生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认同变得十分突出。独立后的中亚犹如新生婴儿,需要有一个成长过程,特别是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与母体分离的中亚在迎来自由身欢愉的同时,也陷入文化认同归属的窘境,出现亨廷顿所说的“无所适从”的状况。

  自古以来,中亚地区一直被多个帝国征服,因此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来源。然而,中亚地区没有一种文化形态能够统治整个地区。在文化层面上,苏联文化、突厥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已深深融入中亚各民族的血脉中,形成了欧亚主义和伊斯兰主义幷存的特征,幷逐渐演变为中亚地区的主流文化。中亚国家的执政者也试图通过加强对主流文化的支持,来塑造国家的意识形态。然而,西方国家则藉助全球化、现代化等理性工具,对中亚进行深刻的“格式化”努力⑩。虽然中亚幷非美国的重点战略地区,但中亚始终处于美国的战略后备名单中,随时配合不同时期的美国战略而发挥作用。自本世纪初实施国际反恐战略的阿富汗战争以来,中亚的角色正在逐渐改变,如今美国制定应对东亚局势的印太战略,这同样在影响中亚的角色⑪。

  关于文化认同问题,西方国家已达成共识,那就是从社会底部向中亚采取一种漫长而周密的演变战略来推动中亚的整体转型。这一转型战略设计很是巧妙。它将西方文化中的雨露,润物细无声地注入中亚大地。作为苏联大家庭成员之一,中亚文化受苏联文化改造和形塑,其传统文化逐渐式微,更加趋向于世俗和现代。虽然中亚国家在独立后拥抱伊斯兰和突厥文化,但幷未排斥西方文化。目前,中亚社会55岁以下的人口已经占到65%以上,其中很多人在苏联解体时还是青少年,所以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温柔”攻势缺乏集体免疫力。总体而言,中亚国家的文化认同开始偏离传统而向西方倾斜。这一趋势成为本文判断中亚国家战略转向的重要依据。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