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顺应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和发展格局变化,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结构体系升级、技术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优化,把制造业的短板补齐、长板锻长,促进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建伟文章表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在规模体量、结构体系、技术水平、分工合作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取得显着成效,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基础更加坚实。同时要看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重点任务,保持制造业持续增长需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亟待突破短板瓶颈制约,畅通经济循环尚需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
文章分析,具体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但高精尖环节短板突出。放眼全世界,中国制造业规模体量之庞大、产业体系之完备,少有国家可以比拟。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3.5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也因此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协作的主体。但是,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提升产业结构高端化水平,能否在影响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产业、关键环节占据核心地位。相比世界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整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环节,产业结构中高精尖产业占比较低,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发展滞后,这些成为制造业结构调整和攻坚突破的主要方向。
二是制造业竞争优势明显但效率效益水平仍需提升。中国制造业起初凭借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在发展积累中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生产效率优势和质量品质优势,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多年来稳定在93%以上的较高水平,质量竞争力持续跃升。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红利逐渐减弱、土地供给趋于紧张、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等,制造业综合生产成本刚性上升,长期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传统优势有所减弱。因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待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需要更加注重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和价值创造能力的不断增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制造业绿色发展提速但结构性转型还需深入推进。近年来,中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进展,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制造业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持续下降,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量基数大、污染治理任务重、转型时间窗口紧,加之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工业能耗和排放主体行业占比较高,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尚未摆脱粗放发展模式,仍需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推进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