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8日电/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从“理论体系”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阐释。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范例,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逻辑需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
作为过程的现代化
现代化(modernization)通常指工业革命以来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所发生的包括科技、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综合变迁的现象。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它描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起源于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欧与美国,长期以来形成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经历的一场系统性的历史变革,但通往现代化的途径是多样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道路的选择上,展现出了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本质,摒弃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之路上暴力掠夺殖民地人民的道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治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在文化上,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社会建设上,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生态文明上,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理理念。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目标的现代化
现代化作为一个目标,它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所具有的状态。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是既对标西方又调整自身的过程,是不断深化对于现代化认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西方现代化局限性的过程。这其中,既有对现代化之发展模式的调整,也有对现代化之发展目标的调整,事实上,哪怕西方自身,也处在不断调整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前有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所代表的所谓现代文明的批判,后有哈贝马斯、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人们试图构建更具合理性的现代化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