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要更加主动、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通过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 |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积极主动把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高水平开放的主要方向,抓实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任务举措。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意义
学习时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王蕴、张一婷文章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水平开放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助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有利于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发展新动能,打造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助于中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促进供给与需求衔接匹配,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助于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够使国内国际市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桥梁和通道。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充分自由流动,实现更加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从国内大循环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更好顺应全球消费和产业升级趋势,不断释放中国内需潜力,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创新扩大开放的方式举措、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有助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助于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发挥大国责任担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贸治理体系。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方向
文章提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中国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主要是招商引资,现在则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过去主要是扩大出口换取外汇,现在是市场、资源能源、投资都离不开国际市场;过去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因此,中国必须加强对开放型经济的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开放促进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同时,要将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相结合,面对机遇和风险挑战的新变化,统筹开放和安全,健全国家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开放监管能力和水平。
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中国才取得了今天的发展成就。但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抬头,经济全球化进入曲折发展新阶段。这要求中国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要更加主动、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通过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面向亚欧非大陆、美洲、大洋洲等实现跨区域双向联动的共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