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推动中国制造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文章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迫切需要以质量变革为重要抓手,破除阻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构筑中国制造的质量、品牌、技术优势,推动中国制造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在质量变革中促进可靠性提升,夯实中国制造的质量优势。作为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可靠性贯穿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全过程,是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有效推动可靠性提升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政府有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聚焦电子、机械、汽车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国家和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通过引导制造业可靠性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可靠性指标考核与评价等方式加强对制造业可靠性提升的监督管理。另外,制造业企业应落实可靠性管理主体责任,建立以可靠性为核心的质量管理观念,将可靠性管理覆盖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形成龙头企业牵引、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制造业可靠性协同管理模式。
二是要在质量变革中推动品牌建设,塑造中国制造的品牌优势。品牌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制造业企业拓宽市场、增强用户黏性、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资源。为此,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体系和监督机制,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品牌仿冒等违法行为,引导专业品牌价值评估机构有序发展,保障品牌价值评估工作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应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品牌培育的全过程,用质量夯实品牌建设的根基,并与高校、行业组织等协同开展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为中国品牌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要在质量变革中加快数智赋能,打造中国制造的技术优势。数智赋能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制造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为加快数智赋能中国制造,政府相关部门可围绕计量、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攻关,通过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智能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的研发工作,加大对制造业薄弱环节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此外,制造业企业应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质量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等重点业务环节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强化全生命周期与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能力,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