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消费的本质,限制房地产的金融属性。 |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汇丰银行CEO祈耀年10月30日表示,中国房地产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 中国政府为支持房地产行业所做的努力正在发挥作用。这个对中国房地产形势的积极判断,引发了舆论的较高关注。
环球时报发表青岛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教授易宪容文章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压力逐渐加大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特别是推出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按揭贷款利率、“认房不认贷”等政策,起到了显着的效果,但市场所寄予的希望可能更大。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能不能快速恢复,甚至重新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市场的心情是迫切的。正如祈耀年所说,我们确实看见了很多值得乐观的变化,当然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分析清楚现有的困难,探索如何长期、稳定地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称,最近陆续公布的全国房地产数据显示,无论是房价还是住房销售方面仍然处于下行趋势,这显示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恢复还需要时间。需要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重要转变,会产生惯性,短时间内难以逆转。但国家推出的系列政策必将发挥出长期效应,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更加成熟。
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提出两大目标: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大城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解决工薪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稳定工薪收入群众住房预期。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文章指出,这些政策就是政府根据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形势做出的,正在重构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模式。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居住消费的本质,限制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所以,未来房地产发展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这可以保障城市弱势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同时,这也不失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条途径。比如香港的保障性住房达50%以上,新加坡的组屋在85%以上,如果中国的保障性住房能够达到20%以上,住房建造量将是巨大的。
针对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存量项目,只通过保交楼政策难以解决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房地产开发商靠自身的能力完成这个任务颇为困难。有一个思路也许可供参考。由国家牵头成立类似于美国“两房”的公司,按公允价值和净资产来收购这些住房。收购后这些住房可列为保障性住房,可发放债券募集资金盘活运营、集中管理、分类运营。这样既稳定房地产市场、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又能灵活处置当前房地产商手上的住房,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文章最后说,房地产市场如果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市场,那么未来就比较容易实现供求平衡以及健康发展。可以说,政府正在重构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重整房地产利益关系,让中国房地产市场重新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