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合作:造福人民惠及民生
非洲国家苏丹,一朵棉花的故事,折射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棉花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棉花产业却长期“靠天吃饭”产量较低。10年来,中国科研团队与当地科研机构合作,陆续研发出适合地理气候条件的“中国1号”“中国2号”高产棉花品种。棉农收入显着提升,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本届大会上,类似“一粒种子”造福“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的故事比比皆是:江苏省农科院与泰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特色豆类新品种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研发,促使产量比当地品种提高19%以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在刚果(布),与当地科研机构合作培育出高产抗病木薯品种,平均亩产实现翻番……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众最关注的是,这个倡议是否带来出行的便利、收入的增加、就医条件的改善等。其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届大会期间,古巴科学家裴德乐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从倡议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变的目标。10年来,一项项科技民生工程,帮助共建国家民众改善生活条件,增进民生福祉——
交通运输领域,由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将费尔干纳到首都塔什干的时空距离从一天缩短到约3个小时;
信息通信领域,“万村通”项目为数以千万计非洲民众带来稳定的卫星电视服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为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内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北斗加速定位和高精度服务;
医疗健康领域,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柬埔寨合作伙伴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开展免费筛查诊疗、新技术推广合作,在柬埔寨为5万余名儿童提供筛查,为86例先心病儿童提供治疗,培训医生20余名;
……
“10年来,‘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为共建国家带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昆表示,这充分证明“一带一路”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给共建国家带来了更多福祉。
展望未来: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本届大会主题活动“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尼泊尔青年科学家蒂斯塔·普拉赛·乔希,向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00余名科技工作者演示了最新的水资源研究成果。
10年前,蒂斯塔获得首批“中国科学院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计划”资助,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求学,如今已成长为一名环境工程科学家。
如今,蒂斯塔对未来充满期待:“我希望继续参与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项目中来,也希望‘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为更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在本届大会上提出一系列倡议、举措,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向纵深推进。
我国首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包括坚持崇尚科学、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平等包容、团结协作、普惠共赢等六方面具体内容。
“科技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摩洛哥穆罕默德一世大学校长亚辛·扎尔卢勒说,“我们要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知识和人才的流动,鼓励各国科研人员参与合作。”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也在本届大会上正式发布。我国将启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科技减贫、空间信息科技等专项合作计划,未来5年将把同各方共建的实验室扩大到100家,为各国发展提供更多科技原动力。
如今,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近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约希腊拉里萨天然气掺氢联合循环电站、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光伏及储能项目等多个项目,将为共建国家带去中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相关工艺装备。
“科学一视同仁,通过分享经验、专业知识等实现进步,在迈向光辉未来的道路上,‘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必将成为关键。”南非高等教育、科学与创新部部长布莱德·恩齐曼迪在大会主旨演讲中说,“请相信我们有能力改变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