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
中评社╱题:在乡村振兴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径 作者:马彦彬(台湾),教授/博士、阳光学院校长顾问、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教师发展学院名誉院长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指示福建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同时指示以乡村振兴作为福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正可以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本文回顾闽台合作乡建乡创的现况与成果,并以乡村治理为例,阐明台湾经验可以提供观念渐进化、手段智能化、资源社会化、智库体制化的参照与行动建议。展望未来,乡村正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两岸融合发展也将向心灵契合迈进,携手共同为全世界提供“未来乡村”的中国方案!
在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位列第2项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受气候变迁、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疫疾时起、市场操弄等的影响,至今仍令数以亿计的人们遥不可及。同时,即使是发达地区或新兴地区也深为“乡村空心化、农业空洞化”所苦,形成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难题。
中国正进入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他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无论是新冠疫情之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振经济,或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或是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因应世界变局带来的外部风险,在在都推升农业农村对大陆的重要性。显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乡村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必然构成部分,更是面对生态危机、疫情冲击与国际风险的重要安全支柱,因此乡村振兴将是中国发展的长期战略,也是中国在国际进行体制竞争的主赛道之一。
一、乡村振兴将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2023年初大陆的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也是一号文件连续20年关注农业农村,显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近几年特别突出。乡村振兴有时被称为“美丽乡村建设2.0”,这种说法凸显了当前乡村建设工作的几层意涵与特征。一方面,表现在“内在的延续性”,过去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的示范案例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将进一步推广、巩固、维护、优化,并推进乡村建设成果的自我可持续发展。第二方面,表现在“外部的延展性”,由过去侧重硬体建设,导向更全面的发展,目标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由此展现更高的系统性要求。第三方面,表现在“向上的提升性”,不仅仅在于解决三农问题,更进一步上升成为国家现代化的战略主角之一。乡村振兴的使命正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建设在海峡彼岸的台湾也有类似的发展轨迹。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城乡、农工产业发展不均的问题,台湾早自1990年代起开始推动乡村建设,最早的“富丽农村建设”政策就涵盖现代农村产业、社区组织以及农民福利制度的建设内容。其后的“社区总体营造”更着重由下而上,以居民为主体,引进社会组织(NGOs)参与,强调地方文化特色。直到2008年之后的“农村再生计画”,虽然名称与重点有所调整,但仍然继续落实深化居民主体、计划导向、社区自治、软硬件兼顾的基本原则。这个历程的发展理念与实际举措,与大陆推进乡村振兴之间存有很多相通的轨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在大陆改革开放浪潮中,两岸同胞砥砺前行、同舟共济。祖国大陆的发展,功劳簿上要记上台胞台企的一笔”。他也在2021年扶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肯定了台胞的贡献。几十年来,许多台胞台企带着资金、技术、订单和管理经验来到大陆,参与大陆的现代化建设,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了原本在台湾得不到的发展利益;同时,也对大陆的发展做出了不容抹灭的贡献。而今,两岸除了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之外,乡村振兴可望成为两岸合作的新渠道,进而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闽考察时指示福建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习总书记具体强调了四项重点任务,包括: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全(福建)省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
四项重点任务中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正可与“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相结合,从而实现“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因为乡村振兴是两岸追求现代化的共同课题,存在相互借鉴、互补合作的宽广空间,正是可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接合点。
二、闽台合作乡建乡创成为两岸融合新亮点
两岸同为中国人,具有相同的民族性与文化基因,尤其半数以上台湾人的祖籍来自福建,因此台湾乡建乡创的历程经验与培育的人才,无论成败或优劣,对于大陆特别是福建的乡村振兴,都具有“知往鉴今,以启未来”的助力作用。何况,对于两岸关系以及两岸同胞融合发展,福建更具有“五缘”优势,以及不可替代的对台前沿使命,最能够、也最应该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新特色、新亮点、新路径。
自2018年以来,福建对于吸引台湾人才来闽参与乡建乡创,提供了各种补助与奖励的政策支持,成立了专门辅导台湾团队享受这些政策扶持的部门。以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财政厅2023年发布的《关于申报2024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省级财政补助项目的通知》(闽建村函〔2023〕34号)为例,单个村庄或集镇规划设计、环境整治、农房建筑风貌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产业培育、文化创意等各类乡村振兴需求,委托台湾建筑师(含文创)团队(以下简称“台湾团队”)开展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的项目,可按规定程序申报省级财政补助。省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每个项目补助50万元(不含厦门),全年不超过100个。申报项目应与台湾团队签订服务合同,合同金额须50万元以上,合同约定的陪护式服务期限不少于1年、每月指导服务不少于10天或每年累计不少于100天(含线上线下服务方式,但线上服务时长不得超过总时长的50%)。
除了对于单个乡村或集镇建设工作的支持之外,福建省最近推出力度更大的政策,支持闽台合作推展更大范围的乡建乡创。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的指导意见》(闽建村函〔2023〕3号)提出工作目标:每年省级启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样板集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村创建,市县启动本级样板创建。2023年起至2025年底,省级共创建7-9个样板县、27个样板集镇、27个样板村,以集镇和村庄为载体,打造一批提升型新时代农村社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设区市和县(市、区)要参照省级模式,进行统筹谋划、安排专项资金,每年启动一批闽台乡建乡创样板县、样板集镇和样板村创建,上下联动,引领推动全省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福建在鼓励台湾青年建筑师和文创团队助力乡村振兴,吸引台湾乡建乡创人才与团队来闽创业就业的成效非常明显。初期以规划、设计、建造美丽乡村的团队为主,目前已扩及活动、营销、带动产业发展的更多团队。截至2022年,共有95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0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参与228个村庄的建设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