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衡发展逻辑与安全逻辑的挑战
在推进两岸合作时,我们需要面临的第二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平衡好发展的逻辑与安全的逻辑。发展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经济绩效至上,就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如果从发展的逻辑出发,大陆的生产体系可以为台资企业提供丰富的机遇;大陆的组织机构也能够为台湾人才提供多样的空间。然而,在两岸合作中,显而易见的是,除了发展逻辑以外,安全逻辑同样重要,甚至往往比发展逻辑更为重要。然而问题在于,安全逻辑会加强各个部门与各个层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政避责”现象,使各类公共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了规避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类风险采取保守的举措,甚至出现“懒政”、“不作为”的现象。这一由政治因素导致的行政困境或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部门在经济领域各类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在我们以往的调查过程中,很多台资企业都会反映不公平的市场竞争问题,常常指出他们很难被国有部门甚至某些大型民营企业接纳的现象。诚如上文所述,这个经济现象背后实质上还是政治问题。因此,在落实与推进《意见》的过程中,在各级各部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不同逻辑带来的激烈冲突,将是考验地方与基层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挑战。
(三)两岸社会认知意识形态化的挑战
在推进两岸合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的第三个挑战是,如何防止将两岸社会认知中的差异,尤其是将两岸青年认知之间的差异,被错误地建构成为意识形态的差异。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拜登政府在世界范围内有意识地将中美关系简单地界定为意识形态的竞争;从岛内政治的角度来看,选举与党争也让意识形态成为国、民两党操纵选举所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从国际舆论环境与岛内政治环境来看,我们在纠正两岸社会与青年认知方面的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知方面的工作更加精细、更加准确。例如,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青年问题,更加清晰地发现青年内部的差异。自“太阳花运动”以来,两岸学界越来越重视对青年群体的研究。⑤这些研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在于,青年群体背后反映的未必是基于认知的“代际政治”,也可能是基于利益的“阶级政治”与“部门政治”。所以,如何针对不同群体的青年人,让他们在两岸发展过程中发现机遇幷真正获益,从相对剥夺感转化成为相对获得感,是调整青年认知工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推进落实《意见》的初步思考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意见》的各项内容为进一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如何深刻领会《意见》中的核心意涵幷坚决落实《意见》中的各项要求,还需要直面各种挑战,幷积极寻求化解之道。在这方面,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对各类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然而,在开展这些具体工作之前,亟需首先对工作组织与工作机制进行一些结构性的调整。
(一)建立高位推动的领导机制
近年来,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不同地方各自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例如,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浙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些新“名称”既包含了中央对地方发展的不同期待,更是中央为地方在全国发展中所指明的战略定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见》的出台不仅明确了福建省今后发展的核心任务,更为福建省指明了其独特的战略定位。因此,只有建立高位的领导机制,才能够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协调成本,从而不折不扣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意见》的主要内容。从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与各地经验来看,省委、省政府可设立“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领导小组”,通过高位推动的领导机制进一步明确新路探索与示范区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幷在组织内部着力构建新型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建立大成集智的决策机制
需要看到的是,《意见》的出台,虽然为福建省明确了具体的发展定位与方向,但是其所涉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领域包罗万象,对地方政府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外脑”在政策过程中发挥协助的功能。然而,大多数地方的智库多以短期项目为主,研究内容分散,少有针对重大问题形成咨询合力的机制与平台。因此,福建省有必要藉此落实《意见》的机会,从优化地方整体决策机制的战略高度,重构与域内各类智库的网络关系,从而形成内外联动、上下联通的大成集智机制。当然,形成这样的机制首先需要进行组织与平台建设。例如,或有必要通过校地共建的方式,依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强大的研究基础与行业号召力建立“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研究中心”。通过这一中心平台,建立省内智库联盟,同时团结全国研究力量,为福建省落实《意见》充分发挥智库的功能。这些功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决策咨询体系,即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为贯彻落实《意见》提供决策建议;第二,工作评价体系,即在福建省内全域推进《意见》的过程中,建立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作为考察地方工作的参考;第三,成果转化体系,可设立融合发展案例库,为提炼福建经验与示范样板做充分准备。总之,作为一个专业性与社会性的单位,智库在协助地方政府落实《意见》的工作中,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以及丰富的合作方式,值得充分地思考幷以足够的魄力加以推进。
(三)建立包容吸纳的协商机制
虽然《意见》充分展示了大陆在两岸关系中的主导权与主动权,但是在落实融合发展的具体工作中依然需要充分瞭解台胞的诉求幷依靠台胞的力量。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台协会”)是大陆台胞相互连接与沟通的主要组织。然而,随着台资企业在全球布局的调整以及在当地经济地位的下降,不少地方台协会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都在日渐式微。同时,对于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来说,台协会对他们也幷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在与台胞建立沟通的过程中,不仅有必要重建台协会的协商功能,更要注重各类协商过程中代表性缺失的问题。
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从政策制定的层面来看,大陆涉台公共政策体系已日趋完善。在中央政策供给的强力保障之下,未来还需要注意破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产生于国际宏观政治经济形势,也同大陆内部制度体系的诸多特征紧密相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创设新的平台,建立新的机制,更要提供充足的物质与人员保障。结合笔者研究团队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部分二手资料,本文为落实《意见》提出了诸多尚不成熟的看法,未来亟待更深、更细、幷且放眼长远的研究。“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祖国统一的脚步。
注释:
①郑振清:涉台公共政策体系与两岸融合发展——新时代推进国家统一的动力机制,《两岸关系》,2021年第4期,9-11页。
②唐桦、唐扬、陈超:常住大陆台胞社会融入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长三角、珠三角、福建地区的比较分析,《闽台关系研究》,2020年第2期,70-83页;陈超、唐桦、唐扬:地方政府竞争压力、行业同质性与商会的政策参与空间:基于昆山与厦门的比较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21年第4期,64-82;陈超、张遂新、王瀚:社会关系种类、社会关系能力与社会融入——基于在陆台青调查数据的研究,《闽台关系研究》,2021年第2期,75-89。
③陈超、蒙克:全球化的时机与福利供给——基于中国东莞与昆山的比较分析,《开放时代》,2022年第6期,165-182页。
④Chen, Ling. 2014. "Varieties of Global Capital and the Paradox of Local Upgrading in China." Politics & Society 42 (2): 223-252.
⑤陈超、蔡一村、张遂新:实用主义的过客——台湾青年在陆社会融入的指标建构与现状评估,《台湾研究集刊》,2018年第1期,15-25;王瀚、张遂新、陈超:“好评”会带来“好感”吗?基于台湾青年的实证研究,《台湾研究集刊》,2018年第4期,20-30。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12月号,总第312期,P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