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何慧俐认为,妈祖信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建议以妈祖文化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精神,鼓励青年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将妈祖精神落实于人民群众当中。积极推进大陆各区域妈祖文化园的构建,使之成为两岸交流具有代表性的场域,彰显两岸妈祖慈航普渡精神的共性,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清华大学台籍博士生陈怡蓁认为,文旅融合为加大传播陈靖姑文化开通了一条有效渠道,两岸民众可以通过平易近人的文旅活动,认识到该文化基本的民俗事象表达。同时,两岸民众在从事陈靖姑文旅活动或参访陈靖姑文化景区时,通过文化交流或自身感悟的方式来瞭解陈靖姑文化,并且将该文化的内容与自身心灵世界进行比照和互动后,对于陈靖姑文化的意义内涵给予赞同而生成文化共鸣。文旅融合除了帮助陈靖姑文化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皆得到更上一层的传播以外,更为两岸同胞构建起无坚不摧的精神纽带与情感联系。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重新犯罪调查研究中心主任赵森认为,通过融合发展使两岸同胞共享经济发展红利固然重要,但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化等更高维度的视角观之,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消解两岸长期隔绝形成的制度隔阂,建构并丰富两岸同胞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模式,进一步带动消解两岸同胞的情感隔阂,强化共同记忆和国家认同,有效联结共同利益,从经贸合作、经济融合迈向全方位的融合扩展,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深刻体认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显着优势,让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植内心,更好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国社科院台湾所刘佳雁、王子旗认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内外环境剧烈变化,中美博弈日益加剧,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经济全球化加速演变,祖国大陆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主动权。两岸经贸合作基本面稳健,双向投资意愿趋于谨慎,贸易往来整体向好,但三角贸易模式未明显改变,两岸供应链韧性稳固,仍处于优化调整期。两岸经贸合作呈现新特征,大陆提升对两岸供应链演变话语权,两岸第三地利益连结加强。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大陆主导的提质增效阶段,数字经济促两岸供应链日趋现代化,两岸经贸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
右府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庄嘉宏认为,历史是对于文化的纪录与诠释,影视或游戏的操作过程则是对于历史概念的再诠释,透过影视或游戏的设定,将专业的历史概念转化为生活中可以传承、在情感上愿意传承的共同记忆,这就是文化转译。两岸文化融合,可以绕过当权者的刻意灌输,采用文化转译的办法进行。广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曾祝三等认为,两岸在农业及农水文化的融合发展上,未来可先从“寻找相同”着手,例如在相同气候带且地貌相近的沿线乡镇,缔结姊妹农业乡(镇)、建置姊妹农业乡(镇)文化馆,或举办农产或农水文化的联展,彼此参照,加深瞭解;进而再思索如何“同中求异”及“寻找不同”,梳理不同之处的历史成因及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在互通有无时方可加深教育意义,将“橘越淮为枳”等历史典故赋予新时代的新意义,在两岸日常的农产买卖中,具体实践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北京大学教授赵克常认为,地震是海峡两岸民众必须面对的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两岸地震史料丰富,在抗震方面各有千秋。尽管地震预报是世界级的难题,但只要海峡两岸的地震学家精诚合作并与全球同行一道,对地震进行深入研究,解决这一难题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