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http://www.CRNTT.com   2024-02-20 09:48:32


  中评社北京2月20日电/近年来,不少地区提出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的应用,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以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对此,有网友表示支持,认为这能有效避免教师“躺平”现象;也有教师直言:“平时教学工作已经很多了,再进行考核,压力太大了……”

  事实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提出,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记者梳理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成都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北京市丰台区等地,已出台文件探索建立相关机制。

  为何要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在落地过程中,如何制定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避免加重教师不合理负担?机制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其他哪些配套政策支持?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人们对好教师、好教育、好教学有了更高期待

  大众印象里“稳定无忧”的中小学教师行业,为何要建立退出机制?

  “一部分原因是为瞭解决少数教师‘躺平’不干活的问题。”北京市某中学校长陈力(化名)告诉记者,一些地方确实存在教师主动“躺平”的现象,比如有些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马上申请转岗到图书馆工作。因为教师的收入与职称挂钩,转岗后工作轻松且收入相当。

  除去对个别“躺平”教师说“不”,一些地区的教师退出机制,针对的更多是当地教师队伍的历史遗留问题。

  在宁夏,民办转公办教师存在数量多、年龄偏大、部分人长期生病等突出问题,当地从2011年起有针对性地建立起教师退出机制,为符合条件、自愿申请的教师提前办理退休手续,腾出的编制用于补充青年教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