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总监迈斯等人到达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 |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4月8日,一支由20人组成的德国联邦国防军先遣队,在联邦国防军陆军总监迈斯的率领下,搭乘一架A400M军用运输机,飞抵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机场。这标志着德国正式启动二战后首次海外长期驻军计划,当即引起广泛关注。
驻军进程“步步为营”
2023年12月,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访问立陶宛,与立陶宛国防部长阿努绍斯卡斯签署一份驻军协议。根据协议,2025年起,约5000名德国国防军组成的1个旅级单位将组建完毕,并长驻立陶宛两个主要城市维尔纽斯和考纳斯附近的鲁德宁凯和鲁克拉。该旅为重型战斗旅,其“前方初步指挥部”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运行,并在年底前发展成约150人规模的“先期部署小组”。该旅下辖第122装甲步兵营、第203坦克营和1个多国混编营,预计2027年底具备全面作战能力。
二战结束以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主要任务是“守卫本土”。进入后冷战时代,统一后的德国虽逐步参与海外军事行动,但均嵌入北约和欧盟等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在集体安全机制内有限度地配合盟友行动。可以说,这项长期驻军计划,是德国近年来借势谋局、潜心经营的结果。其发端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随后的2016年,北约华沙峰会着意强化在东翼的军事部署,决定在波罗的海3国和波兰各部署1个多国战斗群。作为传统陆军强国,德国担任驻立陶宛战斗群的“框架国”。这支由德国主导的多国部队,共约1600人,其中德国联邦国防军约占一半,每年轮换两次。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决定将多国战斗群规模从营级扩大到旅级,并采用新的运作架构。在此背景下,德国着手向立陶宛增派2个坦克营共约650人,并在鲁克拉设立1个前沿指挥所,以便德国联邦国防军能迅速调度到立陶宛进行演习,或在出现威胁时以最快速度前出应对,甚至在某些特定状况下常驻立陶宛。2023年7月的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决定,继续增加前沿部队数量并优化其结构。峰会期间,约1000名德国官兵以及约300辆装甲车快速部署至立陶宛,进行了德国该年度在立陶宛的第3次演习。5个月后,德国和立陶宛签署长期驻军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