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多元化开放式完善承载体系,拓展人才空间。结合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和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需求,建立差异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横向有宽度、纵向有深度的职业发展通道体系。在基础研究阶段,相关评价机制应体现重大原创性贡献、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学科特点、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等,以低频次、长周期考核为主,并以此完善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制度;人才发展要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注重将青年科技人才的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融合。在应用研究阶段,应以技术突破为导向,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重点评价技术标准、技术解决方案、高质量专利等代表性成果,体现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人才发展应加强重大平台和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开放程度,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大更广的发展平台。在成果转化阶段,应以成果效率效益和产业贡献为导向,重点评价成果产业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效等代表性成果,体现团队合作能力、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实效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人才发展应注重畅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路径,搭建系统高效的成果转化人才支撑体系。
聚焦市场化长效化建立激励体系,激发人才活力。科技人才激励要以考核评价为基础,与岗位责任、风险和工作业绩相挂钩,坚持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在基础研究阶段,可考虑将基础研究科研骨干人员优先纳入中长期激励范围;对在重大应用基础研究任务中取得重大成果或者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特别奖励;探索建立回溯薪酬制度,充分体现基础研究科研骨干的历史贡献。在应用研究阶段,建议建立与科研任务特点相适应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以任务目标达成作为激励兑现的前提条件,优先将承担国家科技创新任务的攻关团队纳入中长期激励计划。在成果转化阶段,可充分运用股权奖励、项目收益分红等方式,分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益分享和作价投资入股激励等。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科技人才保障体系,持续改善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舆论环境等,确保用宏伟事业吸引人才、用共同理想凝聚人才、用良好环境留住人才,增强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稳定性。
(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