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斯年陈列馆馆长陈子宾(中评社 马一鸣摄) |
中评社聊城6月5日电(助理记者 马一鸣)“傅公高风亮节,足为后世楷模”。傅斯年陈列馆又称傅氏祠堂,始建于清代,傅家自傅以渐始,举人、进士辈出。傅斯年是傅以渐的第七世孙,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又赴欧洲留学,曾任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傅斯年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任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同时,在考古学界也影响深远。
6月4日下午,中评社记者随参访团来到傅斯年陈列馆,听馆长陈子宾讲述傅斯年先生与台湾的渊源。据瞭解,傅斯年先生是台湾大学第四任校长,为台湾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馆长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傅斯年先生都十分关心台大学生,他经常去学生餐厅看学生们吃的什么、吃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吃得不好,他就会非常痛心,然后自己想方设法资助学生。傅先生的遗言就是不能够让有为的青年因为贫穷而失去上学的机会。”可以看出,在当时台湾经济发展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傅斯年先生仍旧以学生为重、以教育为重。
谈到教育,陈馆长表示,希望在未来两岸可以在教育上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特别是在教育理念上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两岸的教育水平,也争取把国内的高校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学。“两岸高校应该互相派遣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互相瞭解对方的发展情况,加深两岸人民,尤其是两岸青年之间的关系。”他说。
参访结束后,现场的台青自媒体人向中评社记者说道,他们在台湾就有听过傅斯年校长的事迹,知道傅校长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今天在傅斯年陈列馆瞭解了傅校长的生平故事,看到他为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傅校长的敬佩,并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跟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分享,聊城有我们傅斯年校长的陈列馆,来聊城一定不能错过它。”他们说。
|